第174部分 (第1/4页)

两人顿时哑然无言。

确实,他们也是一步一步的走上来,路途之中也是坎坷艰辛,只不过久了、习惯了,自然处理政务的经验也有了。

“年轻人处理政务的能力可以慢慢培养,而年迈官员退位,还可以给继任者指导,并不是说退位了他们就无所事事。当然了,官员退位,国家依然还会给予他们薪金,就当是奖赏他们为国家贡献一辈子的奖励。”

“这…”

众大臣默然,他们寒窗苦读十数年,好不容易才混到的位置,自然不想轻易的让出来。可是,问题是现在提出这个建议的是太子,不是别人。倘若是别人,恐怕现在早就被轰下台了。

“不知卿等认为如何?”坐于上首的李渊瞥了一眼文臣武将,慢悠悠的问到。

“臣认为太子殿下提议可行。”裴寂依然很自觉的站出来同意。

“臣附议!”

“臣附议…”

刘弘基、唐俭、窦威等几名元勋都齐声同意到。见此,其余不甘的官员也只能同意了,这几个大佬出来,再反对也是没有意义的了。

而且,在场的官员除了孔思颖和几名前隋的官员之外,其他人也都不过是四五十岁的年纪,因此他们也不比较接受的了。

“既然如此,吏部即日拟定细节,早日呈给朕阅览。”

“父皇且慢,儿臣还未说完。”

“哦,皇儿还有何话要说?”李渊一脸淡然,仿佛早有预感一般。

“启禀父皇,儿臣接下来的话或许有些过激,还请父皇莫要见怪。”李建成先是抱拳请罪,等李渊示意之后才说到:“儿臣认为,皇帝也应当遵守退休制。不过,可将时间提升至六十五岁。”

“嘶!”

第三三四章 波起(七)

大殿之内极度安静,场面一时冷了下来。

倘若李建成先前退休制的提议让众人惊讶,那现在皇帝也要退休的提议一出来,都觉得大脑似乎不够用了,感觉这世界太疯狂了。

“放肆,太子殿下,竟然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

冷场好长一段时间之后,终于有人跳出来说话。不用看他的脸,只是听这声音,李建成就知道是孔思颖这家伙。

“陛下为天下之主,岂可与常人一般,太子殿下如此说,置陛下于何地?”孔思颖盯着李建成的双眼,是无比的愤怒,那样子就跟抢了他老婆一般。

他的反应李建成可以理解,自从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可以说儒家已经成为专为帝王统治天下而服务。如今,李建成这个貌似挑战皇权极限的话,自然让孔思颖这个儒家传人不满。

“一个王朝要想永远繁荣昌盛下去,那新鲜的活力是必须的。无论是任何一个大臣,或者是皇帝退休,并不代表他们无所事事,他们可以给继任者以指导,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倘若,身居高位的都是年迈老者,王朝呈现一幅死气沉沉之景,又谈何发展?又如何强大?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应当向前看,而不是固守旧的制度。”

李建成清朗的声音在大殿内响彻,那一句“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震耳发聩。

“陛下,圣人言天子乃上天所选,倘若遵循凡人规则,岂不是对上天的不恭。”孔思颖却是依然跪在地上,毫不松口。在他看来,皇权至上,任何规则对皇权都是无效的。

“哼哼!”李建成冷笑一声,淡淡的对孔思颖说到:“孔祭酒,你句句话都为父皇着想,然而你的言行却阻碍我大唐帝国的繁荣昌盛发展,敢问居心何在?”

孔思颖一听,顿时头埋的更低了,哭诉到:“陛下,老臣一心为陛下着想,又能有何居心?天子威严不容侵犯,敢请陛下莫要答应太子殿下的提议。”

说完,孔思颖一直跪在地上不起来,大有李渊不同意他的话就不起来的样子。

当然,大臣之中也有人觉得李建成的话很有道理,历史上因为年纪大了,而出现错误决策的帝王不少。但是,他们不能说话,也不敢说话,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如今,真正的决定权在李渊手上。

沉思良久,李渊终于发话了。“孔卿家,朕知道你的忠心,因此卿家不要有因为太子的话有何负担。朕认为,皇儿所言不差,所以,朕决定,从朕开始,皇帝到了六十五岁必须退位。”

“陛下不可,天威不容侵犯啊…”

听见李渊的决定,孔思颖死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