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 (第1/4页)

部知道?无语。反正别要和他谈论这些才学之类的东西,会受打击的。

石坚又对欧阳修说:“放心,你尽管挑好了,今天你不挑出几十本书,本官不让你出我家的门。”

欧阳修差点都激动得流泪花,他比富弼还小呢,石坚虽然比他小,可他是什么人?他只顾点头。

石坚才叫红鸢拿来纸笔,先对夏竦说道:“夏大人,还是你先来吧。”

石坚知道在历史上这个夏竦很有才华的。据说他资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为文章,典雅藻丽。石坚还看过他写的一首鹧鸪天,镇目无心扫黛眉。这首词写的神完气足,比宋祁那首红杏枝头春意闹写得好多了。只是后来西夏崛起,边陲吃紧,夏竦拜奉宁军节度使、知永兴军,听便宜行事。徙忠武军节度使、知泾州。还判永兴军兼陕西经略安抚招讨,进宣徽南院使(这一长串名字我也搞得糊涂,反正又是军区司令员,又是地方大员)。夏竦初到边关,雄心万丈,发了榜文,声明“有得元昊头者,赏钱五百万贯,爵西平王”!五百万贯呀,那《水游传》里的生辰纲好像也不过就十万贯吧,石坚这个玻璃那么赚钱,到现在才赚了多少?都将真宗喜得要死。还能封王!夏子乔想以这小伎俩来羞辱元昊。那李元昊何许人也?轻描淡写,化解来招。元昊命人入城,故意遗箔于市,路人多有拾得,展开一看,上书:有得夏竦头者,赏钱二贯文!“一传十,十传百,四方皆知,成为笑谈,夏竦大惭沮。

夏拿起笔,说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说完他在纸上写到:夏大禹,孔仲尼,姬旦,杜甫,刘禹锡

商祖庚,姬寝生,吴懿,梅爻,安期生(这几个人都是宋以前的人,具体情况不价绍,因为与本文无关)

他现在只是一个小官,能在这么多大臣面前卖弄,特别这个少年还是如此受皇帝恩宠,只要他说上一句好话,那自己最少少努力十年。所以他不但对了这个对子,还写了一笔如花似锦的好字。

众大臣都叫了声好,石坚则叹道,这样的好字还有他写的好词竟然出于一个人品如此差的人之手,真是老天不长眼睛了。

石坚说道:“对得很好。”说着他拿起笔写了一词:卮酒向人对,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滑稽坐上,更对邸夷笑。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学会言语,未会十分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

这首千年调用了三种盛酒的器具和一种药材和鸟形象幽默地讽刺了那些在朝中趋炎附势,随人俯仰,不为国事为重,专靠拍马屁谋取进取官员的形象。开始众位官员看到这样直白的词感到奇怪。因为要是旁人写出的也许他们不惊讶,可石坚每词必出大词,这已经是定音了。可越看越觉得巧妙,最后轰然发出一声好。

应当夏此时并不是太坏,他高兴地收起说:“下官受教。”

石坚本来借机想讽刺他的,可看到他高样的样子,才想起现在他没有登上高位,还没有变坏,自己这首词也是对牛弹琴。

石坚这才转向欧阳修说:“欧阳兄,你对出那副对联?”

欧阳修忐忑不安地说:“我对出那句家住长安的联子,但对得不好。”

石坚哦了一声说:“没关系,你写来看看,其实本官也有答案,也是不好。”

他在前世也记得此联,答案倒是不少,但都不算标准。

欧阳修在纸上写道:家住长安,出仕东安,貌比潘安,才比谢安,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屋在景德,赴职广德,文过孟德,武过翼德,增识施德心,增识施德万民。

众人看了没有作声,表面上看起来这副对联倒也工整,两个地名两个人名,识施音律同对己以音律同,可是后面一联大而空,没有上联自然流畅,而且后面一名上联是出于《论语》,可下联没有出处。严格来说这副对联算是不合格的。不过这少年的字写得倒也好看。

石坚想了想,自己手中的答案也好不到那儿去。他说道:“欧阳兄,这个联有点难对,本官手中答案也不是很好,算你合格吧。”

说着也写给他一首词: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寓意高运,运笔空灵,此词写完满屋皆惊,然后才发出一阵冲天的叫好。

欧阳修此时年少,但文才已是十分出众,立即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