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部分 (第1/4页)

参谋长阿雅里夫中将的话没有说完,但是他的意思在场的军官都能够理解。

中国人的第371旅正在向阿德萨拉发动进攻,要是加拿大人不能坚守下来,要是美第402团不能及时增援上去真要是那样的话,即便他们能够到达阿德萨拉也会被顽强的中国人挡住的,在还算是泥泞的道路上又失去既设阵地的掩护,3万6千名士兵将只能是7万中国军队的美餐。可能还要不了三个小时,加拿大第3师和澳大利亚第17旅将会在东非司令部的战斗序列上除名了。

“上帝啊,这些该死的澳大利亚人和加拿大人,他们究竟是干些什么出来?命令402团加快速度增援阿德萨拉,一定要抢在中国人前面控制它,命令空军出击协助402团,天啦,千万不能再出什么问题了”,对于优里卡。莫兰上将来说,虽然不管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亚人是丢失重装备逃回来还是被歼灭都将是一场灾难,但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能够把这两支部队给救出来,至少他还可以对国内说,我们的部队还在。

美国人的地面部队还是不足,战场局面很微妙。

第7装甲师和中美洲联合师正在全力阻挡南下的华军第11师,而华军第15师则在顽强拦截强力西进的第4机步师。西南方向上,朝鲜人面对第2师的不断攻击采用机动防御的办法把美国人牢牢地拖在了阿雷拉。而墨西哥人和巴西人则在半个第2师的带领下与法俄两个师坚持纠缠,因为东非司令部已经给每一个师级部队都下达了指令,担任守备任务的部队如果丢失掉阵地将遭到“最严厉的制裁”。

北线是绝对的主战场,也是双方兵力最集中的地方,到17点发现敌人准备撤退的时候,剔除阻援部队后华军集结了第12、第37师(欠两个团),意大利师和苏丹军3个旅(2。3万,实际上可以剔除计算算战斗力量)合计97000兵力对包围圈里的加第3师和澳第17旅3。6万地面部队发动了全面的追击战。

阿科达特主城海拔300多米,地形北高南低,拜尔凯干河穿城而过,四周丘陵密布难以进攻,这也是加拿大人依靠有利地形得以阻挡华军一天的依仗所在,可惜,已经被吓破了胆的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亚人再也无心坚守下去了,早早就抛弃了既设阵地向拜尔凯干河谷逃去。

什么叫兵败如山倒?

现在就是。

本来还有一定的实力,还可以依靠地形抵抗一段时间的加拿大人一旦撤退下来,3个步兵团就都拥挤在通道口上和澳大利亚人的两个团争夺狭小的谷口,相持不下的澳大利亚人面对步步逼迫过来的加拿大人很是嚣张,公然用自己的坦克威胁友军不准靠近。

剑拔弩张的场面并没有在内格默特少将的预料之中,焦急万分的他一边命令坦克团和一团坚决堵住中国军队推进,私下里差点就要给达尔“恳求”了。不过,一心想报复的澳大利亚人坚持不撤退并扬言在第17旅撤退完以前谁要是敢靠近谷口800米距离内将“毫不犹豫地命令坦克开炮”,呵呵——,放下电话的达尔准将异常兴奋,得意地命令部队加快速度通过谷口。他琢磨着,只要自己这么先走了,中国人肯定会首先去包围和大力解决加拿大人,那末自己的部队也就将会非常安全了。

当然,这个消息对于加拿大人来说就只能是一个“无法预料到的灾难”了,将军之间的对话没有结果不能说士兵们就没有想法。的确是这样,对于加拿大师的普通士兵来说,我们的坦克团和一个步兵团正在最后两面丘陵上艰苦地阻击中国人的进攻,而“无耻的澳大利亚人”既率先放弃阵地逃跑还想占领着谷口不放,真TMD的不是东西,已经非常愤怒的士兵在低级军官的挑动下准备用武力来夺取谷口了。

17点5分,加拿大士兵“自发”地拿起手中的武器想向澳大利亚人讨个公道,312团率先向谷口靠近,314和315团跟随在两翼,14000人用手中的自动步枪和反坦克炮缓慢地向前推进,在涉及到自己能否安全撤退的时候全然没有溃兵的低落士气,中级军官们则全部被师长招呼到指挥部“开会”去了,实际上就是内阁默特少将在放纵手下对澳大利亚人施加压力。

看见黑压压的人群正在不断逼近过来,守护谷口的澳大利亚坦克营和两个步兵营惊慌失措,虽然说得厉害,但是当澳大利亚人面对三个团几乎是自己8倍兵力的时候,哪里又敢真的开枪?

冷汗直冒的澳大利亚指挥官一边大声命令对方停下来,一边呼叫自己的旅长,已经带领5个营进入河道的达尔准将自己也不敢下达开枪的命令,只好命令剩下还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