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 (第1/4页)

抚过江采苹的玉手放在手心里,李隆基轩了轩长眉:“朕,倒也有过为寿王另选良人的念头,只不过,前些日子朕去玉真观,朕瞧得出玉环对瑁儿却是有些旧情”

听李隆基一说,江采苹顿时心如明镜,原来眼下令李隆基真正作难的并不是应为李瑁选哪家的千金匹配,而是难在杨玉环现下依然对李瑁痴心不改上,若是如此,即便为李瑁另赐下佳人嫁入寿王府,也不见得李隆基就可得到杨玉环的心。再说难听些讲,待到杨玉环宁可被休了也不肯就范,不会对李隆基投怀送抱那日,这一切的安置,之于李隆基而言,根本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倘使反逼得杨玉环因此一门心思的投心于吃斋念佛,甚至甘愿待在玉真观对着神龛修行到死也不肯脱下那一身道袍,亦或是李瑁另娶得如花美眷之后才知杨玉环往日的好,及其对己的一片深情不悔,这没有坏的作比就显不出好的来,有时男人就是欠犯贱,届时李瑁又回心转意,重又回过头来跟杨玉环藕断丝连旧情复燃,岂不更丢李唐家的面子,也让李隆基难堪。到那时,无以复收,可就再不如休妻纳妾一般易处决了。

江采苹稍作沉吟,含笑看了眼李隆基:“照此说来,此事倒当真难以两全其美了。”垂首沉思间,又不无喜色的蹙眉道,“以嫔妾愚见,寿王妃既对寿王情有独钟,陛下何不成人之美,这男人有个三妻四妾并不为过,寿王若有中意的心上人大可娶入府中纳为侍妾也未尝不可,至于寿王妃,嫔妾瞧得出,也是至孝之人,不然,当年又怎会放下身段离府为宁王、宁王妃荐福。自古都道娶妻在贤不在色,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早年嫔妾未入宫之前,也常听乡里乡亲的老一辈儿人说叨,说家人金山银山不如有个好儿媳,方可守得住家业,王府侯门更当如此。”

江采苹这席话,不尽是曲意虚言妄议,对于李隆基与杨玉环、李瑁三人之间的那一段恩怨情仇,这些年在宫里,切身感触着深宫高墙之下的日子,时日拉得越长早些年一直担忡在心底最深处的纠结不觉中其实也早已随之日益变淡起来,不管那将是怎样的一段情怨,今下来说终归还当视作后来事,在事情尚未打破底线前就日担夜忡反而是自寻无趣,不但加重了己身肩上的担子整个人更会变得疑神疑鬼,想来又何苦总拿别人的得与失作践自己呢。睹历着这些年后。宫的荣辱宠失,唯有身在其中者才体味得出个中滋味,仅就私情上作论,显贵也罢卑贱也罢,又有几人愿与其她女人同分一个男人的疼宠,见日命不保夕的过活,但历史不可更改,天命不可违逆,杨玉环命中注定要与李瑁情孽交缠,将与李隆基缘定今生却情深缘浅,是以且不管有些话违心与否,始终只能点到为止。

反观李隆基,看似也些微舒慰,紧握下江采苹的柔荑,听似有分感叹道:“爱妃一贯知书达理,未少为朕分忧解愁,朕,深感于心。此事再从长计议便是。”

感触着李隆基温热的大掌,江采苹凝眉浅笑了下:“嫔妾不觉得,自个何德何能,嫔妾曾说过,陛下是嫔妾的夫,嫔妾理当以夫为大。”说着,像是想起什么似地又正色道,“先时小夏子去梅阁,只道是陛下传召嫔妾,莫非陛下所为之事正是此事?”

与江采苹相视一笑,李隆基含情道:“朕本为浮梁一事,想要爱妃为朕拿个主意。日前薛王复奏,浮梁急需新任明府上任,今日退朝后,朕便下令让李林甫、裴耀卿二人将今年春试中进士及第者悉数召至南熏殿,意在从中钦点个良才。”

“且不知,这其中可有合适人选?”江采苹故作不知情的笑问了句,言笑晏晏间,已是巧妙了转移了话题。

李隆基拊掌而笑:“十进士之中,有一名为柳国钧的,在爱妃来之前,朕已钦点了其就任浮梁明府。其倒也是个急性子的,今日已是走马上任去。”

“陛下仁圣,这柳国钧得蒙圣恩,委以重任,也难怪这般心急。”江采苹颔首赔笑在旁,说话的工夫,不知不觉间已然日傍西山,百花园里映落下一大片的霞彩,俏丽在枝头的花映着点点落晖,更衬得姹紫嫣红。

尽管已入仲秋,满园春。色却关不住,四时飘香不尽,照今时的情势看来,过不了多久这宫中势必也该添新香以承宠了。山雨欲来风满楼,这该来的终于要等来了。

VIP章节 第380章 暗度陈仓

天宝四载,李隆基下诏,将下臣韦昭训之女赐予李瑁,择日奉旨成婚,并册立为寿王妃。

是日,寿王府张灯结彩,一片欢腾。黄昏时分,李瑁骑在高头大马之上,前往韦府迎娶新妇子,一路上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而杨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