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 (第1/4页)

状态存在的,没有确定自己的政治体制,也没有开始任命官员,一切都是白纸一张。

东方不败有心等着温小天规划出一幅美妙的蓝图。

而温小天呢,也的确没有让人失望。一上来并不着急着弄出什么政治体制来,而是从更为根本的一些东西上进行下手。时下的百姓,所谓的新气象,不过就是树上挂一些红布,脸上做出一脸的笑容,弄出一些所谓的祥瑞而已。

政治。

这本来就是一种极富有历史传统的面子工程而已,过去这是天经地义的,现在这是天经地义的,未来这依旧还是会天经地义的。对于老百姓来说,最为切实的还是今儿吃什么,明儿吃什么,后天有没有的吃

一本《刑经》足以让这个还没有确定下未来的样子,没有名目的政府,确立至高无上的权威,站在了全人类的道德制高点上。就像是很多人虽然打老婆,虽然胡搅蛮缠,但你要和他说这是不对的,他心中也会这么认为一样,这就是道理。只要人还生活于社会当中,这种道理就是正义。

站在道理的制高点上,所有人都会矮一头。

一本《墨经》足以让现如今治下的土地,变得不同以往。总共也不过是三千条的东西,而现如今,要让一个普通人掌握《墨经》的第一册内容,实际上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足够让人背会了。

一百条内容,也就是一百个字的释义,按照文法来算,顶天了不会超过一千二百字。只要一个人的智商是正常的水准线以上的,用一天的时间背会,就不成问题。

背会了,对号入座,认字也不会太难。

而且温小天规定的成家立业的标准,却也很有必要,因为很大程度上这样的要求,就可以杜绝绝大部分傻子结婚,生育出傻子二代的几率,优生优育所带来的好处,或许一两年内是看不出来的,但十年呢?百年呢?

作为一教教主,东方不败的眼界面前是可以看得到这些东西的。而关注过温小天所做的事情和所有的事迹之后,东方不败更对眼前的情况多了一些期待。

在距离紫禁城不远的地方,遇到了一个脊背有些佝偻的太监,太监竟然是认识温小天的,见着人之后,几乎是喜极而泣的叫了一声“祖宗”,温小天有些诧异的看着这个太监,却不记得自己认识这个人。

“祖宗啊,您不认得小的了么?小的是马公公身边伺候的啊”

温小天想了想,“哦”了一声,但是实际上心里头还是一点儿映像也没有。

温小天张口问他过活的怎么样,太监立刻愁眉苦脸的将现在的窘迫给说了一下。温小天听的点头,等他说完之后,才是问:“对了,你们这些人里面,识字的有多少?宫女丫鬟后妃公主什么的,你都跑跑,给我统计一下”

“是。”

“对了你们以后也不用伺候人了,那些公主也好后妃也罢,让她们自己过活。长着一双手,还需要人伺候?自己过不下去的,饿死了早超生,你们这些人不能永远伺候人的。这城里百废待兴,需要你们忙活的”

温小天随意和他说了几句,就继续和东方在城里头逛。一圈下来之后,天色就已经不早了。回到了城外,东方继续处理各地过来的事务,温小天则是有意识的让东方不败注意一下各种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一种政治体制,并不是说延续了皇族统治,继续君主制度,就是好的,符合时代的。也不是说弄出一个超前的共和制之类的,就是先进的。所有的一切,本身还是要根据实际出发的。

任何照搬的行为,都只能砸自己的脚。

这样的苦果,历朝历代都吃过不少,包含了温小天所处的那个时代,当年也因为政治制度的水土不服,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各地宣讲的第一批人员纷纷归来,第二批人员纷纷出动,他们讲的内容是相同的,但讲的方式,却更加的富有煽动性了。

第一批人员,仓促之间,没有法子进行详细的培训,但第二批人,却经过了温小天将近一个月的培训。

大量温小天从未来的心理学书籍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以及时下的人的性格特征,以及思想状况,都被考虑了进去,囫囵的大锅烩之后,一个多月的培训,足够让这些宣讲者成为合格的,会说话的人。

他们能够通过语言来吸引人的注意力,并且举出一些简单的事例,让那些人明白《墨经》的力量,让他们知道,这才是他们需要的东西,里面的每一句话,只要认真琢磨,活学活用,就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

他们可以引导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