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第1/4页)

团长和编剧长谈了一天一夜,决定立足经典,推陈出新。

在之后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他们把自己关在了小黑屋里,两人反复的修改着唱腔句子,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进行设计,等剧本磨出来的时候,两个人都瘦得不成样子。

而周蝶为首的年轻一代演员,被已经退休的老团长,拉到了一栋废旧的厂房里,日复一日的进行着高压训练。

三个月后,《越韵新编。牡丹亭》横空出世。

从第一场靠赠票撑满三层座,到第三场上座率到了八成,再到第十场一票难求……中间只用了短短三个月时间。

周蝶随着剧团起伏之后,仿佛脱胎换骨,除了灵动秀美之外,隐隐有了大家的风范,谈笑悲欢间,收放自如。

杜丽娘简直成了她周蝶的代名词。

不仅靠着牡丹亭圈了一票铁粉,更是凭证里面的选段,拿下了当年越女争霸的头魁,获得了业界老一辈的认可。

靠着周蝶一炮而红,天韵剧团后半年的收入,也一跃成为Z省剧团的前三名,打了一场起死回生的翻身仗。

照理说,周蝶只要一如既往的演下去,靠着年轻时候打下的功劳和名望,加上她名副其实的台柱地位,不说被剧团里被供成老佛爷,在剧团里横着走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可就是在周蝶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消失了。

团长和周蝶的家人心急如焚,半个月后,就在警方巡查多次也毫无头绪的时候,她又突然的出现了。

开始团里还没觉得什么,等到周蝶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消失的时候,所有人都看出来,周蝶不是精神出了问题,就是心已经不在越剧上了。

团长找她谈过,也找跟她吵过,甚至于还跟她求过……都阻挡不住她不定时的消失,时间一长,团长也死心了,除了念在她当年的功劳没有开除她之外,周蝶其他的工作被渐渐转移给了别人。

她主演的几部戏,陆陆续续被其他人换上了,而最后被拿下的《牡丹亭》,就是眼前化妆室坐在周蝶原有位置上的于晴。

化妆室的气氛冷的可怕。

杨杏低头看着自己的脚面,深深的叹了口气,周蝶前两年照拂她颇多,从唱腔到身段,手把手的教……就是念在这半师之恩上,替周蝶传个话,也是应该的。

只是没想到平时看起来还算和善的于晴,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么不给人脸面。

遂在这一室各色的目光下点点头:“我知道了,晴姐。”

***

国内城建的速度,一个城市比一个城市疯狂。

很多老旧城区,以摧枯拉朽之势拆除,然后日以继夜的建上一座新城。在这样的背景下,难免会有些建筑的选址,会不太附和国内的期许。

或者说,犯了忌讳。

红河剧院就是其中的一例,原址是以前的墓地,当年迁坟的时候,就闹得矛盾四起。后来动之以利,晓之以钱,结尾也算是和平解决了不少,只是还剩下三成左右的坟冢,因为年代的久远和墓碑的缺失,没有家属认领。

这些坟冢到底迁没迁出去,迁出去了多少……外人无从得知,只是剧院事故发生的有些多,查了几次也没查出什么。

这次,有不少员工信誓旦旦的说,总是在半夜诡异的时间里,看见有人在唱戏,什么服装什么道具,什么身高什么身段,说的活灵活现。

又或者去上厕所的时候,听到女人哭的声音,凄凄艾艾,无论跑到哪里,声音都如影随形。

也有人在凌晨的时候,发现自己睡在剧院走廊里,至于自己为什么会从值班间走出来,而又为什么睡在走廊地上,没有任何记忆。

加上陆陆续续有人出事,并且查不出任何缘由,巧合的事情一多,各种谣言四起。

“……有说当时开发商心黑为了图省事儿,直接将推土机将坟墓推成平地,所以剧院底下尸骨遍地。”

“也有人说,当时就宁慧寺的主持当年就跑市土地局,说这快地风水聚煞,不可建,附近广场的双龙石柱,就是为了镇压用的。”

……

“司大人拿到卷案后,想着我们俩个留守儿童太悠闲,就指派我们来了。”司乐给木鱼科普完背景,抬了抬下巴,示意木鱼看正前方的红河剧院,“你看出什么没有?”

“聚灵之地。”木鱼的视线落在面前后现代风格的建筑,“所以,今天戏还看么?”

就是再专业不对口,她也知道,聚灵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