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1/4页)

她就一直以为自己教丑丫头。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老太婆被赶出了去,似乎是冒犯“主家”。她就跟着一起出去。

老太婆乞讨,她跟着乞讨。

不得不说,她那副样子,虽然令人厌恶。但是大部分人都有点猎奇的审丑心思。

她越是丑得不堪,人们越是多看几眼。然后庆幸自己的相貌还算不错。

因为这个,她讨得的钱也总是能多一点。

乞丐们,团头,也瞧不上这老小女乞儿,这样的相貌进窑子都不够。但放在这跟他们抢生意,那也不成。

于是就一路驱赶。直到她们城里待不下去。就一路风餐露宿,在荒野里走。碰见村子或者镇子,就进去乞讨。

命好。头发花白,半瞎的老太婆带着一个六七岁的,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两个人都是病歪歪的,四处流浪。

没叫野兽吃了,也没出什么意外,就这样勉勉强强,又奇迹一样地活着。真是上天垂怜。

不过上天对穷人的垂怜,也总是有限度的。

她们通常是要不到什么的。农村的普通百姓,日子没过的比乞丐强多少。

同样是没衣服穿,一身破布条长年着身。

同样是没饭吃,一天一碗清汤似的稀粥,都是算是每天吃得上东西的人家。

同样是病满身,她们的卫生情况倒还比这些村镇强得多。

丑丫头随老乞婆四方流浪。见过许许多多的城镇农村。

不说农村,就说县城镇子。

街头巷尾,人人门前垃圾山。地上黄土路,泥垢三尺高。

粪便到处堆小,尿水顺街淌。

一下雨,整个街道就是臭气熏天。

加之猪狗无圈,麻雀成群飞,老鼠遍地跑,跳蚤苍蝇称大王。

很多镇子、县,是常年各种疾病流行。几乎居民身上个个有病。很少见到能活过五十岁的。男人活到四十岁就是可以称老,女人活到三十岁就了不得。大多数女人都死在二十六、七岁。

这些还是稍微好一点的镇子的情况。至于村子里面,情况之不堪,就更不必提。

她们偶尔去讨水喝,就见那些村民家,小小茅屋里,一边睡着猪,一边睡着孩子。

人畜同居太普遍。人住的,就是畜牲住的。

草棚夹粪坑,死猫瘟狗臭,疫病不离身;锅灶堂屋房,马桶靠水缸(有马桶的需得是富庶人家);兜兜米,夹夹柴,想搞清扫肚难挨。

往往是诺大一个县包括附近的广大农村在内,仅有一家医堂,几位大夫。还通常在县城最繁华的地方。有病无钱莫进来。

她们乞讨的时候,就曾见过,有乡民,好不容易几家一起凑够钱去请大夫。因有病人病得太重,走不了路,只能大夫过去。

于是,就是这些多数有大大小小病在身的村民,辛苦地抬着一个抬椅,大夫坐在抬倚上百无聊赖地坐着打呵欠。

一路把大夫抬到了村里。进村落脚尚要嫌三嫌。

不过,能抬得了大夫,买得了药。说明这些村民在村子里还是比较宽裕富庶的。

大多数情况嘛,吃吃土方,小病当没病,大病看天意。亲人临死,就倾家荡产请神婆(自然比大夫和买药便宜得多),几剂符水跳大神。

所谓“贫病”、“贫病”。一村之中,若有三百五十人,那么,就有一百六十人是因病失去了大半劳动能力,然后家里越来越穷。接着越穷就越看不起病,然后一命呜呼。

也因为这个样。鼠疫、霍乱、天花。各色病魔瘟神轮番在广大农村地区流行。

就算偶尔瘟神怜悯贫困,如大肚子(水蛊)病、皇胖病(钩虫病)一类广泛传播、长期不衰、深入农村生活的普遍的病,还是作冷酷无情嘴脸。

一路行了不知多少路,唯一不变的就是沿路所见的穷人的“贫、病、脏”。

虽然丑丫头她们四处露宿荒野古庙,吃天喝地,还比这些固定居处的贫苦百姓来得干净健康一些。

但是总也难免意外。

老太婆病倒了。她给丑丫头下水抓了一条鱼,就病倒了。

开始还能走动,乞讨,后来就脸色发红,腹泻,发热,四肢瘦得跟棍子一样,肚子大如锅。躺在破庙里动也动不了。

丑丫头急得围着她团团转。她不会说什么话,就去各门各户就磕头。讨得一点食物,就全都拿去给老太婆吃喝。自己饿成了一个卢柴棍。

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