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部分 (第1/4页)

“这倒没有。我们地盘的那些人都被我控制起来了,情报显示,他们也在暗中推动我们北伐呢!一旦我们兵力分散,地盘越大,控制力就会下降,可能对他们而言是个机会。”

苦艾分析道。

g党组织纪律严明,想打入他们内部非常困难,不过由于司徒南的提醒,早有准备的情报局从g党成立之初就派卧底打入其中,从中活得大量的情报。

“北方很快就要乱了,最好让他们往北方发展,千万不能让他们把精力集中在南方,免得干扰我们接下来的工业建设。”

司徒南提醒道。暗暗呼出一口气,他要玩火,如果g党安心在北方发展,双方能和平相处的话,他不介意扶持g党,有他们在,将来如果日军南下,肯定会被牵涉不少精力。

相对而言,贫穷落后的北方真是g党天然的土壤,很适合他们发展,司徒南的计划里,二战前,统一全国的是不现实的。

“我知道该怎么办了。”苦艾点点头,也只有他,能理解司徒南的良苦用心了。他执掌情报部也是司徒南保证国内的势力不脱离控制的手段。

“冯玉祥可能会反叛吴佩孚的,他可能和张作霖有约的。一旦北方有事,我们就果断出击,用雷霆手段拿下华中。”

末了,司徒南不忘叮嘱苦艾,没办法,历史上倒戈将军的名声实在太大了。

“好。”苦艾点点头,深以为然。

“不过,广州发出北伐消息后,孙文那伙人态度有些变化。前线的战事有停火的趋势。”苦艾补充道。

“谁也不是笨蛋。贪婪要跟实力相符合才能成事,否则——”司徒南摇摇头,淡淡道。

听到外面的车声,宋美龄回来了,他笑着迎上去。

第250章直奉再战

奉天,秋风凉,大帅府上却是一片火热。

张作霖穿起刚从南方运来的军衣,得意地在奉军高层会议上比划着。回过头来,笑着对张学良道“妈的巴子,这呢子大衣结实,穿起来暖和,比老子当年在老林子里那会大棉袄好多了。这事办得不错,六子!”

有了这批军衣,奉军就不怕寒冬了,甚至可以在冬天发起战斗。冬季来临,北方不少都结冰了,大连港的航路还是畅通的,张学良从南方订购的武器物资真陆续运来。

日本人清楚这笔买卖,他们控制着东北的重要港口,不过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双方签订的是正常的商业合同,没有提出附带的条件。

奉天工业水平还很落后,远没有达到历史上九一八事变前的水平,相比于昂贵的日本货,张作霖更希望购买性价比更高的广州货。事实上,往来于东北和日本之间的船只越来越多了。

“南方人狡猾,他们一直在发展军工,把武器卖给我们,从中渔利。我们要加快发展军工业,不然总会处在受制于人的境地。”

张学良分析道,一脸英气,说起南方,神色有些凝重。这两年他不仅去过广州考察,还去过南华,南方大兴炼铁,军工业领先国内,能自产步枪、机枪和中小口径大炮,除了奉天,卢永祥等势力也从石井兵工厂采购武器,这说明广州的军工业规模发展到相当骇人的程度。

“此话有理。”张作霖点点头,很满意儿子的表现。这话说到他心里去了,他不是一般的莽夫,眼光、手段都是一等一的,不然不能多次和如日中天的吴佩孚争雄。

“大帅,南人有什么本事,打仗他们不行的,还不得看我们北洋么?等我们打败了吴佩孚,入主中原,这天下就是我们奉军的了。只要你一声令下,我立马挥军南下。”

一位奉军将军牛气哄哄道,他身材高大,喝了点酒,脸色发红,口气不小。乍看之下,还有几分斯文,仪表堂堂,他叫张宗昌,在这群匪气凛然的土匪中,也是排得上号的老土匪。

要是说出他的名字,司徒南肯定嗤之以鼻:历史上这位狗肉将军张宗昌大字不识,也就靠着一些小聪明得意一时,实际上是个大草包!

张宗昌这个大草包不学有术,之所以得张作霖看重,主要是因为他手下有几千人的白俄雇佣兵。

红白俄战争后,大批白俄流亡东北,归于张宗昌麾下,白俄雇佣兵经验丰富,战力不俗,还从俄国带来装甲列车等重型武器,在国内算是独一份。

对上中国部队,这些丧家之犬马上就变成骄兵悍将,张宗昌在奉军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张宗昌的话却很合张作霖的胃口,奉军的老土匪们也露出笑容,一副“说的是”的样子。大口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