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部分 (第1/4页)

看着宋子良跟着司徒南屁颠屁颠走了,宋q龄对倪桂珍道,语气有些不满。

“他长大了,出去见朋友也很正常。”倪桂珍放心笑道,似乎见惯不惯了。

“我就不喜欢那家伙,难不成美美就这样不明不白的一直跟他混下去?”说起司徒南,宋q龄皱眉头。她还是很关心妹妹的。

得知司徒南已有家室后,更是不满,只是刚才在饭桌上一直忍着没发作。更让她不满的是,家里人好像已经接受了这一现状。

“你说怎么办?我又不能做她的主?她都做到了外交部长了!”倪桂珍不咸不淡道。语气似乎有些不满,又好像有些无可奈何的讽刺。

“那也不能——不行,我得说说美美才行。”

宋q龄对母亲的态度有些失望,有些着急道。恨不能立刻飞到武汉,把那个不懂事的妹妹拉出泥沼。

“但愿吧!”

倪桂珍叹了口气,没抱多大的希望,端了端身体,目光落在宋q龄脸上,很是复杂,心说:当年我也是这样苦口婆心地劝你的,你忘记了吗?

“那你记得态度好点,千万别吵起来了。毕竟你也作不了她的主。”

倪桂珍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目光在宋q龄脸上停住数秒后便起身离去,不一会儿便传来她祷告的声音。

宋q龄坐在空荡的客厅,没说话,瞳孔里似乎还残留母亲刚才那个充满关切又有些无奈的神态,这才回味过来,心中少了几分理直气壮。

家里那架象牙钢琴让她心情平静下来,对着琴谱弹奏一遍居然发现是一首从未听过好曲子。

“《上海狂想曲》,作者署名居然是司徒南?”

宋q龄微微一愣,坐在琴前手指停了下来,皱纹爬上眉头:“想不到家里小小的一处地方也有那家伙的存在?他是人是鬼?”

接下来的几天,司徒南都没出现在宋家,宋q龄好像也忘了这个人。

随口向宋子良打听,才知道这些天宋子良一直往外跑,都是去考察上海市政新区和宝山新港工区了,这引起了宋q龄的兴趣。

在宋子良的陪同下,她参观了江湾的大上海建设项目以及宝山新港工业区。

“崭新的城市,新兴的工业,看起来生机勃勃,让人鼓舞。子文确实做了不少实事。”

宋q龄评价道,她又问宋子良,“窥一斑可见全貌,武汉那边工业更发达吧?我记得子文是靠汉阳铁厂起家的。”

可惜,汉阳铁厂这些年来连块铁钉都没流行国民党的军队,不然***就是不是今曰的颓势了。

她心里补充了一句。

“汉阳铁厂的确了不起,过些天你去了就看到了。上海这边钢铁工业发展也很快,南京附近的马鞍山铁厂规模不比汉阳铁厂小。

江南造船厂重组后搬到宝山港,背靠建设中的宝山钢铁厂,投建中的5万吨级船坞,将会成为远东最大的造船基地之一。”

宋子良笑道,如数家珍的介绍南方工业的发展状况。言语之间有点指点江山的味道。

他其实心里有个计划,准备去趟底特律考察汽车工业,为开办自己的汽车工厂做准备。

因为得到了司徒南和宋子文的支持,宋子良很有信心。加上宋家幼弟宋子安现在在美国威廉大学学习机械工程,很快就能毕业,也能帮上自己的大忙。

宋q龄听了心里兴奋,只是脸上没多表露出来。

“我去见见朋友,你不用陪我了。”

傍晚时分,宋q龄把宋子良打发走,自己独自来到法租界的一处安静的公寓里。

“夫人来了,伍先生正在里面等你呢。”一个矮个子微笑着把宋q龄迎了进去,抬头向外张望,发现没有异常才轻轻关上门。

“邓同志你好。”宋q龄微笑打招呼,邓同志虽然矮小,几次交往却给她留下良好印象,总之他很机灵聪明。

“最近上海气氛很紧张吗?”宋q龄进屋后便问伍豪,伍豪穿着整洁的西装马甲,风度翩翩儒雅帅气,就是个美男子。

“有点。”伍豪点点头,“不过不是冲着我们来的,小心一点也无妨。”()

344潜伏

邓小个子陪同他们说话,一边给宋q龄斟茶,一边笑道:“最近税警团找杜月笙的麻烦,接连查扣了青帮的好几条走私鸦片船,还惊动了洋人,找上海市政斧抗议了几回,被顶了回来,搞得气氛有些紧张。市面传说青帮要对税警团开战,不知道杜月笙有没有这个胆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