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 (第1/4页)

李荣欲言又止,在太子的反复催促下,他将坊间关于安同郡主的诸多不堪流言一一告诉太子。

最后还道:“圣人身体微恙,京中权贵并不敢嬉戏宴饮,唯安同郡主府上歌舞升平,不管郡主有没有做那些不堪之事,只这一点,若是被有心人利用,也将影响殿下的名声。”

“嘭!”

太子一掌打在小几上,震得几上的茶盏碰碰乱响。

他恨恨的说道:“该死的孽障,险些误了孤大事。”

李荣退后两步,俯身行礼,“臣不该非议宗室贵女,但事关殿下声誉,臣不得不说,还请殿下勿怪。”

太子摆摆手,他知道李荣的性子,也知道自家女儿的德行,虽然没有落实,但太子已经有七八分相信。

李荣又道:“殿下,前乱虽平,然大局未定,殿下切莫因为些许小事而误了全局呀。”

太子缓缓点头,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次日,崔幼伯得到诏书,任命他为太子舍人,正六品上阶,比上个月的正六品下阶足足高升了两阶。

而另一边,安同郡主也得到皇后旨意,命她即日进宫,第二天,宫里便传出消息,安同郡主心忧圣人,为了帮祖父祈福,她自愿去感业寺带发修行……

PS:二合一,亲们晚安!

☆、第071章 萧南的计划

没过几天,太子在大朝会上,将印刷书籍展示给百官看,并详细讲解了何为活字印刷术。

众朝臣见了这稀罕物,都非常惊奇,积极传阅着几本《贞观律》。

大家一边看着,一边啧啧称奇。

尤其是那些文官们,听了太子的讲解,瞬间便想到了印刷术的妙'处,大家都是读书人,最喜欢的就是书,而在彼时,最珍贵、最稀少的也是书籍。

如果印刷术一旦推行来开,将会有大批大批的书籍在民间流行,稚子启蒙、士子进学将不再为没有书可读而烦忧,那么教化万民也不是难事。

一想到万民教化,繁荣盛世,万邦来朝的景象,众文官忍不住心潮澎湃,看向太子的目光也满是敬仰与赞叹—谁说当今太子只喜欢舞枪弄棒,你看,人家不声不响的就弄出了这样一件惠及天下读书人的宝贝。

虽然太子明白的告诉群臣,印刷术乃驸马萧镜与弘文馆学士崔幼伯翁婿两个创制出来的,但在场的众人都清楚,弘文馆是太子的管辖之地,弘文馆的官员和馆生,也算是太子的亲信。

没有太子的授意和支持,太子的亲信又如何能成功制出这印刷之术?!

太子高居主位上,居高临下,将群臣的表情和眼神看得清清楚楚。

见此情景,太子心中大喜,他就知道,不管印刷术能不能推行开来,只目前而言,他已经成功借用此事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并且在百官面前树立了崭新的形象。

嗯,看来这个崔幼伯确实有点儿能耐,以后有了好的空缺定会给他留一个。

就在此时,难得来上朝的萧驸马手持笏板从队列中站出来,“臣有事启奏殿下。”

太子见是萧驸马,微微抬了抬手“萧驸马请讲。”

萧镜从怀里掏出几页白纸,道:“数月前,殿下命令臣与崔幼伯研制这印刷术,研制过程中臣发现若是用楷体做刻版字模,字体略大,如此一来,每页纸上能印出的字数有限,且阅读起来极不方便。臣便想着,是否能有一种全新的字体专门用以印刷术呢?”

太子的目光落在萧镜手上的白纸上,已经明白了几分他笑道:“孤闻驸马所言,竟是已经创出了全新的字体?”

萧镜抬起头,朗声道:“回殿下,臣确实练出了一种全新的书体,此书体源自楷书,臣取名为‘瘦金体,。”

太子来了兴致,示意内侍将那白纸呈上来。

内侍会意,躬身来到萧驸马座前接过那白纸。

众朝臣听了,也忍不住议论纷纷,他们都知道萧驸马是当世名士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才能无一不精,且尤善书法。

这样一位名士,如今更是创出了全新的书体,确实出乎大家的意料,但细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太子拿着那几页白纸,细细的翻看着,只见白纸上工整写着几行字,这种字体不同于传统的篆、隶、草、行,有些形似楷书,字体瘦长方正一笔一划宛若镌刻,‘瘦金体,,果然名副其实。

“驸马不愧是书法大家,观此书体运笔畅快,笔迹瘦劲,锋芒毕露如同割金断玉一般,甚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