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部分 (第1/4页)

可正是因为自己也做了母亲,她就越想多做些准备,待儿女长大了,能给他们一个更好的未来。

她阿娘是长公主,所以她才能一出生就得封县主。

可她自己呢。也不过是个齐国夫人而已,且这个诰封无法传承,她的灵犀至今还只是个普通世家小娘子,身上丁点儿诰封都没有。

卷入夺嫡之争确实很危险,但也是个极大的机会,且她有前世的经历做外挂。旁的不好说,至少最后的胜利者是谁,她还是清楚的。

上辈子,没有她的帮忙,皇后并没有产下嫡子,但人家将一个宫婢生的庶子养在自己名下,后来这个小皇子,仗着半个嫡子的身份,以及苏家的鼎力支持,顺利登上了大位。

皇后也直接升级为皇太后,享尽尊荣,病逝后,也能风光大葬,得以死后哀荣。

相较于前生,今世皇后的情况好多了,李旦是嫡子,在礼法上占据绝对的优势,推他上位,非但没有朝臣敢公开反对,反而会得到文官集团的支持。

嫡长继承制深入人心呀。

还有一点,圣人此刻虽没有表态,但他心里应该也是属意小皇子的,毕竟他就是因着一个‘嫡’、一个‘长’才顺利得封太子,继而登上皇位的。

他若是改立其它的皇子(比如大皇子),就有些自打嘴巴的意味。

现在圣人只是忽然没人管束,压抑多年的情绪临时爆发,所以才变得有些‘荒唐’。

萧南算着时间,再有个两三年,等那件事爆发后,皇帝便会幡然醒悟,继而恢复往昔的精明干练。

京中的闹剧,也就折腾这么两三年,只需熬过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思及此,萧南抬眼看了看长公主,犹豫再三,决定还是再暗示一二:“阿娘,儿观那位——”

素白的手指指了指承庆殿的方向,萧南压低声音道,“看着平庸,实则是个厉害的人物。她与舅父感情并不深厚,却能坐稳位子,着实有些手段呀。且看她近日来的动作,虽有些小心思,但也并不算太出格,想来,他日即便成就了大事,也不会是个‘得志猖狂’的小人。”

长公主定定的看着萧南,似是想从她的眼中瞧出什么来。好一会儿,才缓缓点头:“嗯,你说的没错,相较于某人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把戏,她的做法还算中规中矩。”

嘴上这般说着,心里却暗自嘀咕:女儿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她就这么笃定,确定皇后母子最后会成事儿?

似是猜到了长公主的心思,萧南微微颔首,进一步提醒道:“听说殿下近日在为皎皎相看人家,阿娘交际广、相熟的人家也多,不妨帮皎皎留心一二。呵呵,毕竟,皎皎也是您的侄女儿,是您的晚辈呢。”

在彼时的皇室。姑姑给侄女儿说媒,再正常不过。

萧南这般建议,倒不是硬逼着长公主上皇后母子的战车,而是希望长公主能多考虑考虑,因为请长公主为皎皎说媒,并不代表站队。就算长公主与皇后不是同盟关系,看在皇帝的面子上,也该帮忙给侄女谋划一二。

而皇后呢。是个聪明的,见到长公主如此态度,定会加大筹码。

届时,两方或许能结成同盟。有了长公主所代表的宗室支持,皇后母子的成功之路将会更加顺遂。

而萧南和娘家便都能站在胜利者一方,延续家族的繁盛和富贵。

退一万步讲,就算长公主最后决定中立,谁都不帮,但有着‘说媒’这个情分,待皇后成事后,对长公主以及萧真萧直两兄弟也会另眼相看。

如此同样能让娘家上下继续荣华。

长公主静静的思索着,很显然。她也听明白了萧南这个建议背后的深意。

唔,不得不说,她的这个建议很不错。

长公主原本对皎皎的观感就极好,也希望这个侄女儿能有个好归宿。

不过,这话是从女儿嘴里说出来的,长公主端着长辈的架子,实拉不下脸来跟女儿道谢。

长公主故意横了萧南一眼。葱白一样细嫩的手指用力点了点她的额头,轻骂道:“好个小魔星,你是不是觉得阿娘太闲?不说帮我分担几分,却还给我找了个差事……哼,你个没良心的,知道你与皎皎交好,可也不能这般使唤我呀……”

萧南见状,便知道长公主被自己劝动了。她心情极好,很配合的故意将头顺着长公主的力道歪向一边,然后撒娇求饶道:“疼疼疼,阿娘,您轻点儿呀,儿知道错啦。嘻嘻,阿娘就好比那未来佛,大肚能容天下事,又何必跟儿计较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