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部分 (第1/4页)

萧南还表示,她不敢奢求圣人宽宥,只求圣人将崔家火器作坊收归朝廷,并将库房里收藏的成品也都收走,以防再落入歹人手中。

萧南的奏折写得情真意切、诚意十足,且认错态度非常认真,相信只要皇帝看了,哪怕心中有怒气,也会消散一二。

但,这封奏折还是晚了一步。

当它被送到皇帝的案头时,平安已经在皇帝跟前告状了。

这次平安告状颇有技巧,没有张嘴就说萧南这里不好、那里不对,而是直接将一件件事摆在皇帝面前:

首先,萧南在城郊私藏大量火铳和弹药,结果被盗了;

其次,打劫武库的歹人正是抢劫崔家山庄的那伙人;

第三,武库的总头子正是崔家的崔嗣伯,虽然分家了,但一笔写不出两个崔字。

最后平安状似无意的提醒了一句,“这也太巧了吧?那些歹人哪里不好抢,非要打武库的主意?啧啧,崔家、崔家还真是——”

越是这种似是而非的提醒,越能引起人的疑心。

若不是皇帝及时看到了萧南的请罪折子,没准儿还会再审问萧南一次呢。

不过,皇帝虽然没有明着为难萧南,但还是给了惩罚:萧氏纯孝,自愿在大慈恩寺为先文德太后祈福一个月。

名曰祈福,实则关禁闭呀,接到圣旨的那一刹,萧南的身子宛若浸入了千年寒潭中,脑中只有一句话闪现:命运的轨迹竟又与前世重叠了,难道,悲剧真的无法避免?!

ps:二更。谢谢rachel leung、晓慜亲的小粉红,谢谢亲们的订阅,谢谢哈~

☆、第416章 原来是她

“你只管在寺里住着,外头有我和你阿耶呢,你且放心吧!”

长公主临走前,满脸坚定的握着萧南的手,低声说着。

为何说‘临走’呢,倒不是七日斋戒、祈福已经做完了,而是圣驾要提前返回宫城,后妃、公主和女眷们也将跟着一起离开。

还是平安公主,她向圣人建言,说:“歹人抢走了武库的火器,定是欲图谋不轨,大慈恩寺到底不如皇城的安全,阿耶还是先回宫吧。”

说罢,她又担心圣人会觉得她这么说是瞧不起皇帝、对祖母也不够孝顺,忙补了句:“另外,大慈恩寺乃供奉阿婆遗物的圣地,岂能被歹人玷污。倘或那些人欲在此地生乱,惊扰了阿婆的英灵就不好了!”

若是萧南在场,定会竖起大拇指,赞一句:啧啧,几日不见,平安公主越发会说话了呀。

瞧她这番话说得,就是在一旁的皇后和皎皎也挑不出什么错来。

圣人闻听此言,深觉有理,立刻决定回宫。

下旨的时候,他一再解释,他之所以提前结束祈福,并不是怕了那些乱臣贼子,实在是不想惊扰了先文德太后的安静。

在这通不知是解释还是掩饰的说辞下,圣人带着一大群人浩浩荡荡的离开了大慈恩寺。

而萧南这个苦逼娃儿,则被留下来为外祖母‘祈福’。

还是那句话,能来大慈恩寺参加祈福仪式的就没有傻子,这种骗无知幼童的借口。根本不能让众人信服。

不过大家都很能绷得住,直到坐上自家的马车,看到车厢里都是自己人,才略带疑惑的说道:“噫?这是怎么了?圣人对齐国夫人不是向来恩宠有加。好端端的为何要罚她?”

说话的是几个贵妇的婆母,因是有品级的贵妇,称呼萧南的时候,还是习惯性的叫她的官方称呼。

“可不是,更奇怪的是,长乐长公主和萧驸马竟也没有为萧氏求情?”这是与萧南年龄相仿的长媳。

“这有什么。我娘家大嫂的族弟在圣人跟前做郞卫,倒是听了一耳朵闲话——”这位的语气活泼了许多,显是家里的小儿媳妇。

“什么闲话?”婆母和长媳齐齐向前探了探身子,异口同声的问道。

喊出这句话,两人又自觉失态,讪讪的向后撤了撤身子,故作悠闲的依靠在车厢壁上。

小儿媳难得的看到了婆母和阿嫂失态的样子,暗自得意,脸上却没有任何表露,向前凑了凑。故意压低了声音,道:“阿娘,阿嫂,这话只入咱们娘儿几个的耳,下了马车,我可是不认的。”

好歹是自家的亲戚。小儿媳也不想让那位泄密的小郎惹上麻烦。

婆母和长媳纷纷点头,她们都是在权贵圈混的,自家子侄也有在宫中当差的,自是明白郞卫、亲卫等一系列亲近臣属的规矩守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