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部分 (第1/4页)

赵氏听了这话,果然欢喜,连声道:“我这次带了不少,要不是你说我那边的人(火单)的好,我早一次给你送过来了。”

说着桃仁,将话岔开后,屋子里的气氛也越发融洽起来。就连林菀娘也撑起一片笑,跟着闲话了几句。

江夏看看赵宝儿,两个人首先辞了出来。

两个人一起登车出了公主府,在街口两车并在一处,各人挑开车帘子说话。

江夏笑着看对面的赵宝儿:“天寒地冻的,也别在这里吹风了,你明儿若是没事就去我那边,咱们喝着茶,暖和和地说话去!”

赵宝儿答应着,两人撂下车帘子,从街口分开,各自回家不提。

腊月里都忙,年礼往来,准备年货,过年清扫……

从腊八起,宫内宫外的学校就放了假。徐家的小姑娘们也都散了,回家去过年了。朗哥儿自觉大了,更喜欢与瑞震在一处看书、练武。迅哥儿有些跟不上,幸好徐襄和江夏给他新添了四个小伴读,再加上各人的小厮,也算有了自己的小伙伴,每天在徐家的后园子里滑冰、打尕,呼啸来去,倒是玩的畅快尽兴。

曦儿的小伙伴们却都回了家,与哥哥们玩不到一处,却幸好有了越哥儿家的启娘。

越哥儿和囡囡带着思哥儿回了江家,启娘却留了下来,与曦儿住到一处去了。

曦儿被江夏养成了亦静亦动的性子,玩的时候很投入,安静下来写字、剪纸、串珠子,也很能做得住。相比较之下,启娘却有些过于安静了,只有四岁的孩子,却一坐就是半天,也不带不耐烦的。而且,让江夏惊讶的是,四岁的启娘已经开始学针线了,她送给曦儿的小荷包虽说针法看得出幼稚,也没有绣花,却已经很有些模样了。

只是,每每看着启娘小小的人儿坐在那里,安安静静做针线的样子,江夏总觉得心疼。

她没办法否定囡囡的教育,却想着让孩子们的童年能够快乐一些、轻松一些。这个世界对女孩子本来就不公,长大嫁人后,上要侍奉婆婆,下要养育子女,还要服侍男人……社会要求女人的就是隐忍、顺从、包容、宽厚,却从来不会想她们的委屈、疲惫、压抑……

江夏自知无力改变社会,却希望能够给予自家的女孩儿更多快乐,哪怕只是童年、少女时的快乐和放松,至少,将来嫁了人,还有一片欢喜快乐的时光可以回忆。

从公主府回来,江夏略作梳洗,换了一身居家的薄丝绵袄裙,水都没喝一口,就询问起来:“姑娘们做什么了?”

连翘正将她换下来的衣裳理平整,交待给小丫头送去衣橱里挂起来,一边笑着回道:“咱们姑娘带着表姑娘糊灯笼呢……据说姑娘们准备了好些个灯谜,准备元宵节时,给哥哥们猜去呢!”

曦儿已经启了蒙,学写字也有小一年时候了,如今写字虽谈不上风骨,却也算是工整了。相反的,启娘虽然学了女红,却还没开始识字……

江夏想起这些来,一时有些晃神:囡囡明明是她一手带大的,她当时教导囡囡时,也没怎么注重女红啊,怎么到了启娘这儿,囡囡就变了模样……难道,这就是真正的古代女子与她这个冒牌货的差别吗?

“夫人可是想姑娘们了?要不,奴婢去把两个姑娘请过来,陪夫人说说话?”连翘看江夏微微出神,脸色似乎有些不虞,就试探着询问。

“啊,也好……”江夏回过神来,扬起一片笑道,“正好,匠人们送了今年的冰灯样式图来,叫她们过来,一起挑一挑去!”

连翘应声而去。

江夏略一沉吟,回头吩咐水香道:“去厨下问问枝儿,让她们和一些糯米面,再送些枣泥豆沙过来。”

☆、1105。第1105章 怒火

江夏带着两个小姑娘玩耍,曦儿很自然地跟着母亲挑冰灯图样,挽着袖子玩面,做点心玩儿……与母亲嘻嘻哈哈地说笑,露出一大截嫩藕般的胳膊来,脸上、衣服上、头发上沾满了面粉……

这些在启娘看来都太惊讶了,女孩子不该露出手脸意外的皮肤呀;不该没规矩地大声说笑,应该笑不露齿呀;要爱惜衣服,不应该弄脏呀;她是官家小姐,应该时刻注意仪态,守规矩……

江夏也看出了启娘的别扭劲儿,她也不是说这个小姑娘不好,只是才四岁的小孩子,就那么时时刻刻端着,一副‘大家闺秀’模样,走不露足笑不露齿的,怎么看怎么别扭!

不过,看这样子,江夏也知道养成这样子,绝非‘一日之功’,她想纠正,当然也不能操之过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