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乌雅急忙拉住年华,焦急地道:“听这动静,只怕将有雪崩!年主将快走,河面宽广,河水湍急,又没有船,根本救不了人啊!”

年华仍在往回走,嘴唇紧抿,神色悲痛。明知救不了人,她也无法弃河中的将士于不顾。

巴布急了,拉住年华:“年主将,快走。不要让赫锋白白牺牲,他们这么做是为了你能够安然脱身啊!!”

年华仍在往回走,有泪盈眶,心中哀绝。

乌雅望着年华的背影,大声道,“主将请想想在宵明原上等待您的将士们,请想想被敌军围困的景城,再想想赫锋他们最后……最后的话语……”

说道最后一句,乌雅已是声音哽咽。

年华闻言,停住了脚步,望向在浮冰中哭喊沉浮的人。巨河之中,人小如蚁,根本无法从天狼骑中分辨出白虎、骑,也根本无法去救任何人。

一部分靠近岸边的天狼骑,已经陆续爬上了河岸。站在岸上的白虎、骑,不过千余人,山壁上隐隐颤动,冰雪碎石簌簌滑下。众将士吓得脸色苍白,却没有骚动逃窜,而是在静等年华的示下。

年华终是转过身,将宽广冰河中的哀嚎挣扎置之身后,脸上没有表情,声音却决然铿锵:“众将听令,撤离!”

巴布、乌雅松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沉抑悲痛,指挥众将士逆河而上。

年华最后一次回头,夕阳下,雪山之中,整条冰河上众生沉浮,哀声绕耳,仿如置身在地狱中,没有血腥,却充满了残忍和绝望。

赫锋早已沉入丹水,但年华却在夕辉中看见了他粗犷的笑颜,他的身边,许多白虎、骑勇士一起回头,笑容平和而快乐……

死者已矣,生者还要继续。

年华回过头去,擦掉了眼泪,神色坚毅,她率领残存的白虎、骑逆丹水而行。

她之生,是战士们以死换来,对于战士最好的尊敬和感恩,不是儿女情长地啜泣伤怀,也不是意气用事地同生共死,而是如他们所愿,安全地逃离危境,去往宵明原会师。完成白虎、骑此次的使命,方不负他们的牺牲,方能无愧于他们的英魂。

☆★☆★☆★☆★☆★☆★

崇华三年春,华救景城,率白虎、骑入越境。一月破师城,俘越军三万,沿黔水北上;四月破偟城、郦城;五月破溱城;六月驻花城,与邺城隔罗刹湖相望。永定侯高殊惧,呈黄金十万,九色锦千匹,东珠百斛,请退王师。华曰:“金珠皆不足贵,若得永定侯印,则退。”永定侯惧,急召魔血大将军轩辕楚归越。七月,轩辕楚归,华乃退。——《将军书·风华列传》

崇华三年春,白虎、骑主将年华挥师入越,逼攻邺城。清平郡主宁无双驻中曲山,与圣佑大将军青阳守望相助,共护景城。冬寒兵销,对峙二月,无战。三月,轩辕楚、崔天允以木鸢攻景城,东城破,朱雀骑袭无皋岭,退灵羽骑,景城得免。四月,朱雀骑撤离中曲山,入景城。五月,轩辕楚欲拆盟归越,为崔天允止。六月初,轩辕楚、崔天允再攻景城,鏖战三日夜,弓尽刀折。清平郡主驭火鸟破木鸢,退敌军,全景城。轩辕楚再欲归越,为崔天允阻,终止。七月,崔天允于丹水上游断河截流,欲淹景城。景城临危。轩辕楚忽得永定王召:邺城危,速归护国。轩辕楚弃盟归越。崔天允怒曰:“临阵退军,害吾功亏一篑,竖子不足与谋!”七月下旬,崔天允气归禁灵,景城得全。越、禁灵裂盟为敌,自此绝谊。 ——《梦华录·崇华纪事》

永定十八年春,王师入境。一月破师城;四月破偟城、郦城;五月破溱城;六月王师驻陪都花城,邺城危。王召大将军归越护国。七月,大将军归越,设三路伏兵,追歼王师。王师溃退。八月,大将军封境,王师困越地,辗转三月,不得出。十月,王师破建城,逆神水河北上,归玉京。——《越国志·永定纪事》

★ 068 桃花(《此间年少》)

《此间年少》(又名《年华在天极门的一天》)

这一年,年华十四岁,宁湛十四岁。

桃花似锦,草色如烟。仲春的清晨阳光明亮而温和,像是一匹柔软的、半透明的橘色鲛绡。

天刚蒙蒙亮,年华就已经起床,她简单地梳洗之后,照例跟随青阳来到将门后山,沿着从山脚延伸到山顶的石径,上下跑了十二次。

跑完步之后,在微薄的淡金色晨曦中,年华和青阳站在清溪旁的桃花树下,扎每日晨间例行的一个时辰的马步。

年华的肚子饿得咕咕叫,眼前全是馒头在飞,但她还是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