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 (第1/4页)

曹操对此虽有预料,却仍然十分震惊。 现在他只盼望曹植不要出什么差错,只要能率援军及时赶到潼关。 则一切尚有希望。 于是催促部队加紧行军。

谁知曹植还真地出了差子。 他接到曹操飞鸽传书之令,立即点齐兵马准备出发。 但同时曹丕也知道了此事,心中不觉一凛:如此重大关头竟派曹植去领军救援,他直觉地感到自己的接替人地位受到威胁,一旦曹操获救,看到迎面而来的是曹植,谁知会不会影响立储决定?于是。 曹丕心生一计,假意设宴为曹植饯行,却在酒里面做了手脚,结果曹植喝得烂醉如泥,当天根本无法率军出发,第二天仍然宿醉未醒。

于是,曹丕便借军情紧急为由,与司徒王朗等人作了商议。 冠冕堂皇地改由自己率军出发。 一路上,他借口蓄养军卒体力,并不采取强行军,只是大量派出侦骑,打探战况究竟怎样。 他心机深沉,其实有个不可告人的目的……

常言道:“兵贵神速”。 由于迟滞了一整天。 而后又行军速度又不快,结果就被袁尚抢先一步到达了潼关。 袁尚部队是在当天深夜长安城破之前就由参军司马昭建议而派往潼关地。 他先至华阴一带设下埋伏,准备拦截夏侯淳的溃逃部队,结果由于夏侯淳在渭南想要伏击追兵而没来,他只截住了钟繇和成宜地两千人马,自然轻松解决。 而由于当初一起在马韩联军时,袁尚与成宜曾有些交情,因此在袁尚的说服下,成宜临阵倒戈,二人合力擒下了钟繇。 然后再以成宜地名义骗过潼关守军。 突然冲入,从而袭占了潼关。

此时曹丕贴近潼关。 远远地便听到有喊杀声,斥候来报说,潼关的另一面正有人攻关。 众将急忙抢上,两面夹攻!一时滚木炮石摭天盖地,各种箭矢飞蝗如雨。

却说袁尚仅带了两个师六千人过来,加上成宜投降过来的一千人,不过七千。 然而潼关面积不大,城楼上各种位置全部站满,由关下而看,并不知有多少人守关。

因此曹丕只是听任将士们自发地进攻,并不进行强有力的组织。 在他以为,潼关另一面地攻关部队必是曹操,他要先看一看曹操还剩有多少人马,是否攻得下这个潼关。 若是曹操能攻下潼关,他在这边助力,必然是大功一件;如果曹操攻不下潼关,必然退路断绝,那正好满足自己的另一心愿……

然而无独有偶,潼关另一面的辛毗也有类似想法。 夏侯敦一听到潼关另一面已有部队配合攻关,大为兴奋,急忙督促兵士不顾一切往上猛冲!辛毗急忙拉住他道:“别忙进攻!我们这一边已经死伤近半,力量微薄;而另一面地援军则是主力,由他们攻下不就成了?原本我们只当是必死,如今看来竟是有救了,何必在援军到达之前丢了性命呢?”夏侯敦一想也是,便让士卒暂缓进攻,退下来包扎伤口。

谁知这边一停之后,过了一会儿,另一面的攻击之声也逐渐缓和了下来。 夏侯敦大惊道:“难道说援军不够,竟打不下此关?”辛毗道:“将军莫慌!可能是守关敌军过多的缘故……但尽管这样,我们还是有救。 眼下另一面有我军大部队攻关,无论是守关部队还是长安方面赶来地部队,此时必然都以潼关为重,一时顾不上我们,我们正好趁机撤走。 ”

夏侯敦道:“似有道理!然而现在没有退路,却往那里走啊?”

辛毗道:“我曾听说在渭南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到商洛一带,再出武关即可逃脱。 不妨避开大路,退到渭南再向当地人打听。 ”

于是夏侯敦带领剩下的士卒往渭南退去,路上远远见到有对方部队自长安向潼关支援,但果然没有向这边追来。 夏侯敦终于松了口气。

却说曹操沿山道往子午谷方向急急而行,崖壁峭立的子午谷口终于在望。 忽见斥候自蓝田赶回,带来消息:“潼关已经失守了!”众人皆如遭遇晴天霹雳。 曹操立时长叹一声,丢弃马鞭于地道:“唉!我们被困在关中之地,回不去中原了!如今四面受敌,粮道断绝,一切都完了!诸位跟我鞍前马后,一场奔波,我实在有愧于大家!我老了。 怎能再受华容道之辱?”说罢,拔出倚天剑。 作势便要自刎!

手下慌忙拦住,贾羽跪下道:“此番建议攻打汉中,其责在我。 请承相治我以罪!”曹操连忙扶起道:“文和提出上中下三策,是我执意攻打汉中,关卿家何事?若这样也要治罪,以后谁敢献计?快快请起!”

贾羽心中感激,谢过之后。 起立说道:“其实以眼下实力,我们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