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 (第1/4页)

曹后叹道:“臣妾难以明说。 眼下只想到十八个字:察群臣,听议论,笼其心,劝其忍,尽人事,待天命。 ”汉帝大喜。 连连称谢,于是暗中了解群臣状况。

却说曹操手下百官,虽然大多为曹操亲信,但也有不少是由于曹操身为大汉承相,才前来投靠的,因为曹操是在挟天子以令诸侯。 欲为朝庭效力,就得为曹操效力。 因此这次曹操晋为魏王,离称帝只差一步,百官之中也是颇有非议的。

其中著名的军师荀彧就明确表示反对。 尽管荀彧曾屡建战功,曹操对此还是大为光火,本来已打算除掉荀彧,不过在荀彧晋见过一次皇上、皇后之后(荀彧与汉帝算是连襟),却又忽然改口,转为支持曹操晋升魏王了。 曹操于是误以为傀儡汉帝已经“死心”,而荀彧也已“觉悟”。 于是也就不为己甚。 放了他一马。 此时曹操心思已放在了荆州事态上,他完全看出了荆州剑拔弩张的局面。 于是命令张颌带领两万人马前往宛城,会合贾羽,伺机而动,打算趁其“鷸蚌相争”,来个“渔翁得利”……

关羽终于开始发动襄阳战役。 他命令糜芳、傅士仁为先锋,长子关平为副将,自领中军,伊籍为参谋,其余诸将各有职司,女儿关师音同云南来援兵将也一同征进。

出发前,关羽祭了“帅”字大旗,假寐于帐中。 忽见一猪,其大如牛,浑身黑色,奔入帐中,径咬关羽的脚。 关羽大怒,拔剑急斩,声如裂帛。 霎然惊觉,原来是南柯一梦。 却又觉得左足隐隐作痛,心中大疑。 便将梦境转告之身边众人。

关师音道:“猪与诸同音,莫非是有诸姓之人来拖父亲的后腿?”

关平笑道:“妹子此言差矣!猪亦有龙象。 龙附足,乃升腾之意,不必疑忌。 ”正说之间,有蜀使到,传蜀王旨,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都督荆襄九郡事。 关羽欣然受命,诸将拜贺道:“可见还是猪龙之瑞。 ”于是关羽坦然不疑,遂起兵直奔襄阳大路而来。

此时糜芳傅士仁先行,于中途下寨。 哪知魏延早已派出游军,跟据游击战“十六字诀”中“敌驻我扰”地指令,夜半潜入营中放火,烧毁不少军械粮草,恰好火焰又波及了随军携带的一筒火药,顿时爆炸,营帐损毁,人员死伤不少。 关羽急令众军救火驱敌,敌人早已不见踪影,但直到四更方才火灭。

关羽怒责糜芳、傅士仁锉了锐气,叱令处斩。 伊籍劝道:“才刚出师,先斩大将,于军不利,可暂免其罪。 ”于是关羽传令武士杖责糜芳、傅士仁各四十军棍,摘去先锋印绶,罚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 改任廖化为先锋,并令赵累押运粮草,全军继续往襄阳进军。

却说杨华对关羽发动襄阳战役早有警惕,也知道可能会出现“水淹七军”地事,早已花了几个月地时间来加强樊城一带的防洪措施。 并在汉江地多处支流之上建造堤坝,蓄水以备用,并各派若干军士把守。 此时关羽来攻,杨华对魏延、马良道:“敌人来势汹汹,我们当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不争一城一地的得失。 为防曹操方面对我军进行夹击,我们应当主动撤离襄阳。 把全军集中在樊城进行决战。 ”他让可靠军士暗中在襄阳城墙某处安放了大量火药,引信置于墙根隐蔽处,为复夺襄阳作了准备,然后将襄阳城坚壁清野,全军退往汉江对岸地樊城。

随后,杨华立即又给孙权去了一封密信,说道:“欲夺回江陵。 只需如此如此……”心中暗道:这次关羽只怕是有难了!

关羽攻到襄阳城下,发现竟是空城一座。 敌军早己逸去。 市政厅中,却有杨华留下一信,上书:“关将军亲启”。 打开一看,里面写着:“都说云长将军乃是仁人志士,特此奉送襄阳以作头功,望善待百姓,保护民间经济。 则天下幸甚!如有不过瘾之处,相约于樊城决战。 杨华谨留。 ”

关师音道:“父亲要小心,其中莫非有什么诈谋?”

关羽笑道:“敌人见我方军力强盛,不战而走,我们何惧之有?”于是准备继续往樊城进军。

随军司马王甫道: “将军一鼓而下襄阳,敌兵虽然丧胆,然而愚意以为:如今孙权已派吕蒙屯兵陆口,必有夺回荆州之意;倘若率兵袭我后方。 如之奈何?”关羽道:“我大哥已答应即派诸葛亮率队增援,估计不日可到。 不过为防万一,你替我去做这样一件事:于江陵一带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选高阜处置一烽火台。 每台用五十名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