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部分 (第1/4页)

其实,几乎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一旦武则天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必定会舍老四而就老三。这不只是因为老三年纪更长一些,还因为老三这些年吃苦很多,立他为嗣,可以让他更加感恩一些。要不然的话,武则天完全没有必要把他从房州捞回来。

只是,武则天的皇位毕竟是从老四手里拿回来的,不问问老四,直接传给老三,这从情理上,有些说不过去。所以,武则天昨天只是传了口谕说要立皇嗣武旦,事实上,谁都知道,老四到时候会推辞,然后老三“拗不过”这种推辞,再“顺理成章”接过这个位置。

这是谁都能想象到的次序,也是一个不会有意外的次序。

只是,狄仁杰完全没有想到,皇嗣的这番推辞,做得也太过火了。一般来说,推辞储君之位这种事情,就是在自己的府里还有皇帝面前哭闹一番。皇帝肯定“不从”,然后就“绝食”(其实是吃东西的,就是不公开进膳而已),反正经过几番折腾,皇帝才会收回成命。

而现下里武旦的这番做法,就太过分了。哭闹、绝食这种事情,都可以作假,跪在这里却是绝对做不得假的。武旦这些年虽然心理上饱受摧残,但作为龙子龙孙,**上一直是没有受过任何折磨的,如今却在这里跪了许久,以至于脸上全部是汗,可想而知他是多么的难受了。

不管武旦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狄仁杰的心底,对这个皇子生出了难得的敬意。这个皇子比起武家的武承嗣、武三思之辈,实在是强了不少。这也让狄仁杰越发的觉得,自己参与“李党”,并且领袖“武党”,实在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皇嗣用心良苦,老臣佩服。不过,您还是先起来吧,你的意愿,待我进去之后,一定转奏与圣上知道。想来以她老人家的聪明睿智,一定会做出最正确的决定!”狄仁杰伸手欲扶起武旦。

武旦一扭身子,避过狄仁杰枯瘦的手,嘴里说道:“国老好意,旦心里都清楚。不过,我早已下定决心,母亲收回成命之前,绝不起身,国老就不必为我的身体担忧。若是有心,就请在母亲面前,为我多多进言吧!”

狄仁杰见武旦言辞极为坚定,知道劝谏已经是没用。当下,他便站起身来,随着小黄门,向里面行去。不多时,他终于见到了女皇。

第373章 歪策

武则天精神不错,显然并没有因为狄仁杰姗姗来迟而恼怒,一见到狄仁杰,她立即给赐座,然后才问起了来意。wWW、

狄仁杰并没有直接转向正题,而是说起了自己的见闻,道:“陛下,臣方才进来的时候,见皇嗣跪在门口,觉得颇为不忍,陛下何不让他先起来再说!”

武则天摇摇头,道:“国老有所不知,这孩子非要朕收回成命,改立他三哥为太子。你说这国家大事,岂能儿戏!朕已经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宣布了此事,这事隔一天,就要朕收回成命,以后朕还如何让满朝文武信服!”

狄仁杰暗暗鄙视,这一对母子还真是同样的——含蓄。他们都知道这太子之位,根本就要落在庐陵王身上,在明白人面前说这些虚伪的话的时候,却是脸不红心不跳,说的跟真的似的,真是令人无语。

但狄仁杰明知道最后要改立武显,他也不可能在这事情要表态,他只有婉转劝道:“只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皇嗣也是一片谦让之心,陛下又何忍让他受这般苦楚呢?”

武则天对狄仁杰的劝谏倒是很难听得进去,她略略沉吟,道:“国老此言倒也有理,四郎虽然执拗一些,所作所为却也是出于一片悌顺之心,我这个当母亲的,也不能将他的好意变成坏事。罢了,罢了!”

她召过几个宦官来,吩咐道:“你们去劝一下皇嗣,就说他的一片拳拳之心,朕已经全然知晓,朕也会郑重考虑他的建议,让他先回府歇着。若是他一味不从,就直接把他架走。哦,对了,就说朕对他的所作所为十分欣赏,特赐他坐朕的銮驾回府!”

几个宦官唯唯诺诺地去了。

武则天这才转向狄仁杰,道:“国老,现在你能说说你的来意了吧!”

狄仁杰被武则天轻松的语调说得一笑,但他很快又敛去笑意,露出郑重之色,道:“老臣这两天一直在想突厥阿史那默啜的事情,觉得若是我们不和突厥结盟的话,此次北疆战事,实在是胜负难料啊!”

他这话其实已经算是很委婉的了。这几年以来,大周在北疆之上,可谓连战连败。自从默啜夺取了侄儿的位置,成为突厥的可汗,不断对大周用兵,屡战屡胜,居然席卷了偌大一个单于台都护大半的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