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 (第1/4页)

档溃��翟诓幻靼鬃约旱恼煞蛭�裁匆�咽种械娜�Ω�稚⒖�础�

“妹妹,皇上说的对,为了我帝国千秋万代的基业,过分集中的皇权是不妥的,英主必有盛世,而庸主必乱天下,谁能保证将来的皇子们一个个都是英明过人的?皇上这考虑的是五代,十代之后的事情,当真是心怀天下。 ”傅善祥痴痴的看着自己的丈夫,心中荡起一阵温柔。

“对,不仅仅如此,现在皇子年幼还看不出来,等将来他们年长了,都会有各自的老师,谋臣和亲随,这些人都效忠各自的皇子,如果皇帝权力过重,难免相互之间不会争权夺利,我看只有削弱皇权,让皇帝超然于权力之外,注意,我说的是超然于权力之外,而不是置身于权力之外。 ”王财点了点头道。

“可是皇上自己削弱自己的权力,这真是闻所未闻的事情,难道皇上不怕削弱权力之后,皇位受到威胁吗?”周秀英顿了一下补充道,“这天下毕竟是姓王的啊。 ”

“所以我说超然于权力斗争之外,”王财点了点头道,“可我想不通的地方也正在这里,如何能保证皇室的威信,但又不让皇帝直接走到风口浪尖呢?”

PS:关于阿拉斯加的问题确实是锄头弄错了,将来会做一个修改,谢谢对此提出批评的读者朋友。

第185章:民主之路

第185章:民主之路

第185章:民主之路

“皇上何不如此?既然皇上要超然于权力斗争之外,妾以为皇上可以将政务做一个调整,行政各部提出的政务方案可交由内阁审议,审议后送交民选议会,议会通过后再呈送皇帝最后批准,如果内阁与议会意见相同,那么也算是代表了天下百姓的意愿,皇上顺水做个人情,批了就是,若是内阁与议会意见相左,那两方都需要得到皇上的支持,皇权反而在事实上得到加强了。 ”傅善祥想了想说道。

王财眼睛一亮,默不做声的琢磨了半天才哈哈大笑的敲了敲桌子:“还是夫人聪明,我怎么没有想到,好办法啊,让内阁和议会去吵,总要辩出个对错来,而皇上冷眼傍观,坐收渔人之利,到时候只怕无论是内阁还是议会都要巴结皇上,而皇上周旋于朝政左右,游刃乎有余。 ”

“正是如此,这样一来皇上可算放心了吧?”傅善祥看了看眉开眼笑的皇帝忍不住微笑道,“其实皇上英明怎么会想不到这点,只是皇上太过忧心妻子(古文中妻子是指老婆和孩子,不是今天专指老婆),有些执着了,因此才给了臣妾一个胡说八道的机会,臣妾其实还是顺着皇上的心思来的。 ”

“不错,不错,夫人所说的是正理,”王财兴奋的晃了晃脑袋,琢磨了一下又问道,“那么夫人,我心中还有一个问题委决不下。 你帮我参谋参谋?”

“皇上请说,妾等正该为皇上分忧啊!”周秀英眼看着傅善祥占了上风,也想来个抢答题。

王财略一沉思便问道:“其实这第二个问题与第一个同出一源,古人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就得让老百姓支持政府。 百姓若是有怨恨,他们就会起来反抗。 历代皇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的并不多,但是被农民起义而打得摇摇欲坠地却是非常多,因此绝对不能让百姓走到政府的对立面去,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就得让国家的大政方针始终在正确,始终与民意息息相关,始终代表了老百姓的心思,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设立议会的原因。 ”王财顿了一下,看了看听得入神的两位夫人继续说道,“其实这个议会在西洋各国都有,按理说仿照西洋各国地办法来做也未尝不可,但是我朝与西洋国情多有不同,一味仿照必然漏洞百出,所以我想结合我朝施行已久的乡官制度,可问题又来了。 其一是我朝立国于乱世之中,各地豪强地主无一不是称霸一方,其二是举国百姓识字者不多,心忧国事地仁人志士更是少之又少,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是古人笔下佳句。 却并非我国实情,老百姓并没有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与国命联系到一起,如此两条,实在成为民选议会的最大障碍,不知道两位夫人有何良策教我?”

“这个好办,臣妾听说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些地主豪强敢于对抗皇上的国策,那必须毫不留情的解决,皇上可派各地驻军剿灭豪强,没收其财物入国库。 至于乡官议会。 臣妾以为既然时机尚不成熟,皇上何不缓缓而行。 待将来百姓了解了皇上的苦心之后再施行新政,如此方不至于令天下动乱。 ”周秀英到底是女将出身,想问题总是从快刀斩乱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