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 (第1/4页)

学的附属高中,京大附中。”

“什么?!”除了喜宝之外的其他女生齐刷刷的惊呼。

京大附中不止是京市的重点高中,搁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极为有名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光说今年,京大附中就有五成的高三毕业生成功的考入京市大学,至少九成考上了重点大学。

“我没说过吗?曾校长是京市人,他爷爷还是咱们京大的老教授呢,父母也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是因为当年主动要求下乡支农才去了我们家那边。去了没几年后,就当上了队上小学的校长。”

“你的运气太好了……”王丹虹眼神复杂的看着喜宝,紧接着就跟浑身力气被抽空一样,躺到了床上,“知青啊,我姑父也是知青,在回城政策出来之后,就跟我姑姑离婚了。我小姑人可好了,以前最疼我了,离婚后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可我大伯妈那人坏透了,天天在家里骂人,我小姑回家没两年就病死了。”

喜宝宿舍八人里头,有六个是乡下来的,还有两人里头,一个是来自于小县城,唯独只有刘晓露是大城市的女孩子。

提起知青的事儿,除了喜宝之外的其他女孩,都没有任何好感,包括刘晓露。

“我大舅也是知青,当年我外公选择留我小舅在城里,让我大舅下乡支农去了。我妈运气好,毕业的时候刚好工厂找工,她考上了,然后经人介绍跟我爸结了婚,不到两个月就怀了我,正好逃过一劫。前几年,我大舅回来了,他明明就在乡下娶了媳妇儿生了孩子,结果就一个人回来了。回城后不久,气死了我外公,抢了家里的房子,还把我小舅一家子赶出来,非说全家都欠了他的。”

刘晓露当然也明白,当初大舅是为了家里牺牲的,可这是国家的政策,也不能完全怨家里吧?而且,她小舅身体很不好,如果真的去了乡下,是绝对捱不到回城的。

其余几个女生也不由的说起了自家的事儿,哪怕家里人没有跟知青结合的,亲戚朋友里头也有不少。就有人问喜宝,难道恰好分到你们那儿的知青都是好的?

当然不是。

喜宝苦笑一声,伸手握住了搪瓷杯:“怎么可能都是好的呢?我和哥哥考上大学后,就有不止一个乡亲来拜托我们,说万一在外面碰到了,就回来报个信。这里头,就有不少是在我们那儿结婚生子的。”

如果是单身的,甚至包括那些订了亲最后没成的,乡亲们也不会说啥。最怕的就是抛下老婆孩子直接远走高飞的,当然也不缺那些抛夫弃子的,有些更可恶,走的时候满嘴抹了蜜,说的比唱的都好听,只说自己先走,等安顿下来后,一定会来接孩子的,诅咒发誓的都不在少数。

然而,事实却是,走的人就这样走了,那些县城周边的还好,带人上门闹一闹,无论结局是好是坏,终究还能得个说法。要是年纪轻点的,把孩子给父母养着,自己也能带嫁一回。甚至还有两对,双方都是被男女知青抛弃的,索性凑成一家子,谁也别嫌弃谁。

最可恶的就是那种毫无音讯的,是好是歹倒是给个说法,直接一走了之,然后音讯全无,留下的人连再找都不可能了,只能望眼欲穿的等着、盼着……

有这些人做对比,明明有回城机会却执意留下来的曾校长就愈发显得难得了。

喜宝突然想起一个事儿:“拜托我和哥哥找人的,我全都答应了,可我平常就没怎么出校门,怎样才能碰到人呢?”

“你别傻了,全国那么大,你连他们大概的地址都不知道,人海茫茫,咋找?不可能的。”王丹虹忍不住泼了冷水,“再说人家要回去早就回去了,这么多年没音讯,肯定变化不少,就算碰上了,你还能认得?要是人家死不承认,你能咋样?”

“我可能是认不出来了,可我哥记性特别好,要是让他碰到了,甭管变成啥样,他保准能认出来。”喜宝对毛头充满了信心,一个没忍住,不由的祝福起来,“我就盼着让我哥碰到一个,死不承认也没用,我哥那么厉害,一定能让他认栽。”

王丹虹瘪了瘪嘴,觉得这就是痴人说梦。

她是不知道喜宝的厉害,事实上喜宝本人也不知道,唯二知情的赵红英和老宋头这俩人,谁也没有告诉喜宝。

可就像赵红英说的那样,她不放心宝,可她放心天老爷啊!

……

比起课业繁重的京市大学,京市电影学院显然要轻松许多。而且,电影学院更注重实践,还给新生们布置了观察任务,就是让闲着没事儿干的新生们,往大街小巷多跑跑,别光顾着看新奇商品,要学会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