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1/4页)

杨潮看了看,满意的点点头:“你们做的很好!”

赵康自然面露喜色,吕末也很满意,废了比别人多了很多的精力,总算没有白费。

杨潮又问道:“文书兵册核对过了?”

之所以本来只打算让胡全和吕末去,就是因为只有这两人识字,而招兵中需要签画文书,不识字可不行。

吕末道:“核对无误,几个百户、千户都画过押了。”

招兵后,名字登记造册,然后让当地军所的百户、千户签字确认,但是军户一般都不识字,就是百户千户识字的也不算多,因此很多时候画个押就行。

这些兵册会交给兵部去入册,就成为在册的营兵。

杨潮点点头:“好,先带这些兵熟悉一下兵营,告诉他们规矩,然后解散吧。”

手下有四百五十个可用之兵了,把总兵额也满额了,如果再要扩张,那就得升官了,升到千总,可以下辖两个把总司,有**百到一千兵额。(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一节坏消息

杨潮没法在军营中安稳待着,招兵后第二天就离开军营,因为南京有一个很坏的消息传来。

不是关于四公子的,不是关于二立社的,也不是关于官府的。

而是王潇哪里传来的,是杨潮家人的消息。

这段时间杨潮一直比较关心家人的消息,更是让王潇直接派人回去打听。

才过了十来天,按说消息没这么快回来的,可是消息就是来了。

原来,杨家人确实在腊月初就启程了,只是到了苏州的时候,竟然被一群书生抢了船。

王家的船夫拉着抢船的书生到了南京后,通知了王潇,王潇感觉事态严重,立马就告诉了杨潮。

“那我爹娘呢,妹子呢?现在人在哪里?”

一听这消息,杨潮就上火了,顿时就顾不得其他了,什么四公子,什么礼部兵部,什么升官发财,统统都顾不到了。

“杨兄你先别急,伯父、伯母和令妹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不会有事的。我已经派人去苏州打探了,也许过几天就会有消息了。”

王潇安慰道。

杨潮却道:“不行,我要亲自去苏州一趟。”

“啊!”

王潇惊呼一声:“万万不可啊,现在南京的局势,杨兄你一走可怎么收场啊。”

杨潮苦笑道:“管不了那么多了。让熊明遇他们自求多福去吧。”

都怪熊明遇不讲信用,否则杨潮完全没有必要帮四公子造势,帮四公子出谋划策,让他们借机立社,一下子将四人的高度拔高到了当年三十多岁的张溥的程度。

王潇叹息一声道:“也罢,杨兄你哪天走。我安排船。”

要去苏州,得走运河,必须坐船。因为无论是骑马,还是坐马车。都无法持续不断的赶路,船是不会累的,可以连续行驶,反而比马要快许多。

只是杨潮的大船进不了运河,只能借一艘王家的船。

杨潮想了想道:“尽快!”

王潇道:“那好。明天后天,我家还有一艘船来南京,到时候稍杨兄去苏州。”

杨潮叹道:“也只能如此了。”

说完就赶回了军营中,他可不是要一个人去。这次去得带人去,万一家人遇上了意外,手里有人好处理。

要是遇到了书生闹事,影响到家人的安危的话,就不要怪杨潮痛下杀手了。

熊明遇这几天过的也不好。

他不想把自己搭进去,不意味着他不想尽快的让书生停止哄闹。

几天前,他和礼部尚书接见过金陵四公子,跟他们做了一些许诺,比如保证不取出书生的学籍,不革除一些举人的功名。但是表示惩治皇亲田畹他们做不到,所谓的交出田畹更是无稽之谈,因为田畹早就不在南京了。早就回去了北京。

四公子也知道想惩治田畹,南京官府还没有这个权力,那得皇帝说了算,不说田畹是崇祯爱妃的父亲,是崇祯的岳父,仅凭他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就不归文官官府管,那是直属皇帝的组织。

反正四公子通过这次抓放之后,已经名骚江南了。隐隐成了江南年轻书生中的领袖人物,他们想要的都得到了。因此也不想节外生枝,拿到官府的保证后。他们就打算见好就收了。

结果看似书生哄闹就要平息了。

可是突然间,四公子成立了一个二立社,第一次就有三百人加入,这些人显然都是死硬份子,根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