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李弼凭着吸收的记忆,熟门熟路的找到雍希颢,这家伙正和一群契丹贵族少年聚在院落的偏僻之处赌钱,因为李光弼家是这一支契丹中的王族,“李”姓是唐王朝的赐姓,并非本姓,按照传统规矩,这一支契丹中的各部落都要派出自己的子弟随侍在王族身边,虽然王族和唐室的关系越来越近,在契丹部落里的威望不断降低,可是规矩就是规矩,谁也不敢带头反对,那些契丹少年就是契丹各部落酋长的儿子们。

雍希颢正赌到兴头儿上,只见他额角冒汗,脸色通红,双眼紧盯这不断晃动的骰盅,根本没注意李弼的存在,直到发现眼前的骰盅僵在空中不再摇动的时候,这才一惊,“忽!”的猛转过身来,脸色苍白的看着李弼。

李弼所冒充的这个李光弼平时对待这些少年侍从十分严格,少年们都很怕他,却不知道李光弼早就知道这个“聚赌之所”,却因为考虑到“张弛有道”而从没来过这里,只当不知道。少年们此时见了李弼,都吓得站直了身子,心头乱跳,不敢稍动。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少主人”用奇怪的目光扫了他们一眼,就好像没看到骰盅和赌资一样,拍拍雍希颢,叫他整点人马,准备出城,接着便施然走开。

众人如蒙大赦,慌手忙脚的收拾了赌具,接着迅速拾掇衣装,牵出骏马,显示出李光弼平时严格训练的水准,不到一刻钟,三十骑契丹少年全数聚集在前院之中。

李弼早已骑上一匹高头大马等候他们,在众少年到齐后,耀武扬威的一挥鞭子,“出城!”

三十一骑英武少年飓风似的卷出府门,这李府乃是边疆异族府宅,又是修在军镇之中,甚是粗旷,说是府第,却修的和军营似的,大门宽阔高大,三十一骑陆续驰出,一点儿都不嫌拥挤。

三十一匹各部落中挑出的最好的马在柳城狭小的街道上,用一百二十四只巨蹄砸起一人多高的尘土,挟着如雷的轰鸣冲向柳城南门,一派无法无天的嚣张架势。

按照往常的规矩,南门守军远远的听到马蹄声就应该打开大门,“躬送”李家人出城,可是今天不知道怎地,李弼带着少年人马直冲到城门前,大门还是禁闭,少年们忙急拉缰绳,城门下顿时一片骏马嘶鸣。

雍希颢想着“戴罪立功”,立即纵马上前,怒吼道:“城门官?死哪儿去啦!?快开城门!”

很快,城门楼儿上探出个脑袋,正是那城门官,对着楼下的三十骑少年喊道:“公子勿怪,今日奉都督大人之命,紧闭城门,若无军令,不可开城!”

雍希颢听到此话,居然一收嚣张的气焰,驱马跑到李弼身边,小声回道:“少主人,军令紧闭城门,看来是奚族或者别部契丹有所异动,我们柳城位处前线,甚是危险,今天还是在府中歇息为好!”

原来此时大唐的东北疆界内,实力最为强大的便是契丹族和奚族,这两只都是从鲜卑分化出来的民族,其中奚族分为五部,之间还算团结,而契丹族虽然人数是奚族的数倍,但分支更多,对大唐的态度也不统一,有的契丹部族早已经归化唐朝,比如李楷洛、李光弼这一支,而有的还在过着游牧生活,时常入寇大唐境内烧杀抢掠。

柳城作为边疆军镇,自然要经常面对不逊的契丹和奚族的进攻。

然而李弼却不把这战争警报放在眼里,他对外界所知甚少,经过地底的一战,自信心早已经爆棚,觉得凭着这具刀枪不入、力大无穷的身体,天下尽可去得。况且,去遏径山“说服”冉闵对于李弼来说是大事,他不想继续耽搁下去。

营州都督府就在柳城,李弼从李光弼的记忆中调出营州都督府的位置,拨马赶去,其余少年莫名其妙,只好紧紧跟随。

现任营州都督也算是李家的熟人,土生土长的柳城本地人,名叫史思明,是经常到李府上走动的,毕竟这一片管理的都是契丹等胡族,而契丹李家在这些胡族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而在李光弼的印象中,对此人却有一个评语:面善心恶,宜敬而远之!

李弼却不在乎这些,他感觉自己就好像不属于这个世界的过客,对一切都没有畏惧,对一切又都很好奇。带着一群少年径直奔到都督府门前,矫健下马,马缰自然有随后紧跟的雍希颢接过,李弼大摇大摆的向都督府内走去。

府衙的门房远远见到李家大公子过来,知道得罪不得,忙迎出来,点头哈腰的谄笑道:“给公子请安,请公子在前堂稍候,小人立即去请都督老爷!——上好茶!”

李弼随意的点点头,跟着门房走进待客的前堂,这营州柳城乃是常历战火的边镇,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