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1/4页)

耍�较吕锘刮使�锔偈遣皇撬�抵泻腿俾凰凳裁戳恕�

“好事你还管那么多干嘛?”孙纲也不知道荣禄是什么用意,只好对他好言劝慰了一番,让他高高兴兴地上任去了。

“龙乡”号入役北洋舰队后,李鸿章还亲自跑来参加升旗入役仪式,上次第一级战列舰“龙扬”号入役时,老头子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参加,这一回,他可是说什么也不能错过了。

当孙纲陪着老头子坐在舰桥上,观看“龙乡”号战列舰的火炮试射,老头子看到了新战列舰一舷齐射时那惊天动地的威势,差点没从椅子上掉下来。

“这新式铁甲巨舰之火力竞至如此威猛,”李鸿章感叹道,“仅此一舰之力,便可屠城灭国。无怪乎当今世界各国,但凡稍有余力者,莫不以此等巨舰为先。”

“倘若朝廷又满足于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就此停步不前,不求继续发展,现今之科技日新月异,不数年,我大清又居人后,仍不免为他国欺凌。”孙纲说道,

“此番皇上一意振作,变法图强,皇太后那里对皇上也很是支持,老夫感觉到了朝廷里新的气象,仿佛也年轻了许多,”李鸿章笑着对他说道,“只是这数千年之积弊,变起来真是太难了。”

“正因为积弊过深,骤变不易,不如渐变,在渐变的同时让变的速度加快,”孙纲小心地对李鸿章说出来了自己的想法,“康南海一意锐进,行事没有章法,长此以往,是会出乱子的。”

“这条路,以前谁也没走过,所以也怪不得他,”李鸿章说道,“老夫其实也希望能让国家一日之间换一副全新肺肠,虽然心里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康南海对中堂大人一直抱有成见,甚至于迁怒到晚辈身上,”孙纲有些不满地说道,“中堂大人不遗余力的帮他,他还这样,实在是有些过分了。”

孙纲有理由生气,康有为们弄的那些烂事,不都是李鸿章帮着给摆平的么?他有什么理由这么对待这位一心为国的老人!

“只要能与国有利,一点委屈算得了什么。”李鸿章明白了他的心意,宽厚地笑了笑,脸上突然现出一丝落寞之意,缓缓说道,“老夫担心,六王爷若一去,这朝中可能就会再起波澜啊。”

孙纲听了李鸿章的话,暗暗心惊,恭亲王奕眼下生了病(按孙纲的估计可能是心肺病一类),他早已通过北洋军情处知道了,只是没想到他会病得很重,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可是个危险信号。

因为,如果恭亲王真的不在了,朝廷里就说不好要发生什么事了。

(二百六十五)老头子的奇怪举动

恭亲王奕忻是清代满族权贵当中比较有见识和才学的一个,可以说是目前中国政坛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恭亲王奕忻是最早支持中国的洋务运动的开展的满人之一(所以会被满族守旧权贵称为“鬼子六”),是满族当中极有威望的重臣。他多年来和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等洋务运动领袖关系密切,而且他和清流党南派领袖翁师傅的关系也很好,同清流党北派领袖徐桐和李鸿藻关系也不错,因此对清流党也颇有影响力。在满人当中,他是唯一一个能和这么多不同派别的汉人重臣相处融洽的人,是满汉大臣之间不可缺少的调解人,因此也深得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器重。光绪皇帝凡有所举措,皆和恭亲王商量后施行,慈禧太后也经常和恭亲王面商国事,对他的重视可见一般。

甲午战争后,恭亲王取代已经去世的光绪皇帝生父醇亲王为军机大臣领袖,而且和李鸿章一同主持海军衙门(恭亲王是海军衙门总理大臣,李鸿章是帮办海军事务大臣),对中国海军的发展一直是持大力支持的态度,从没有对李鸿章进行过掣肘,两人在朝中的配合可以说颇有默契,孙纲的造舰计划得以顺利开展,其实和恭亲王在背后的“不干涉”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在大清王朝的满族亲贵当中,昏昧无知唯利视图的庸碌之辈(诸如刚毅和端王之流)占有很大比例(连荣禄那样的有才干的人都很少),真正象恭亲王这样的沉稳老练还有见识学问地人并不多,满族权贵们地“防汉”、“排外”(甚至是“仇外”)心理一直很重,而目前,只有恭亲王能够以他个人地威望和权力。阻遏压服那些满族守旧权贵的愚蠢行为。

现在。一旦恭亲王不在了。朝中再没有能够压住这些顽固守旧势力的人,满族权贵现在因为“戊戌变法”地关系,对汉人为主的“维新派”的不满已经达到了顶点。两派矛盾一旦激化,所引发的后果,将绝对是灾难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