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部分 (第1/4页)

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来看。中国人这一回的“加码”还不算苛玄。

而且,也可能是中国人真的象他们说的那样替俄国人“考虑”过。中国人的这个“修订案。里面居然包括了关于被中**队占据的东西伯利亚铁路的问题,伍廷芳特意强调了一下,华夏共和国政务院参政孙纲为“中俄两国人民世代友好”起见,中国政府同意俄国民间商人的“正当货物”通过东西伯利亚铁路运往海参葳,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同意在纯粹“民用”的情况下,保留了这条对俄国人来说至关重要的经济大动脉。

对俄国人来说,原本对西伯利亚铁路东段的问题提都不提的中国人居然能如此“开恩。”拉姆斯多夫和穆拉维约夫此时的心情,已经不能用“喜出望外”来形容了。

但是,中国人对堪察加半岛和环鄂霍茨克海地区的领土要求,拉姆斯多夫还是不敢轻易的就表示接受。

中国人家要这些地区的目削良明显,那就是彻底让俄国势力退出太平洋!

对俄国人来说,答应这个条件就意味着俄国将从此放弃向远东地区的扩张。

但此时的俄国,在海军主力全部覆没,远东已经没有军事力量存在的情况下,还有反抗的能力吗?

“这是我国政府提出来的最后条件,一个字都不能更改,贵国政府要么接受,要么拒绝,没有别的选择。”伍廷芳平静地说道。“我国政府刚刚得到消息,贵国的间谍在我国的京都从事破坏活动,我想提醒伯爵阁下,这样的破坏活动对我们来说是战争行为,也就是对停战协定的破坏,我希望贵国政府立即取消这样的活动,否则,我**队将结束对贵**队的停火,采取我们认为正确的行动。”

“我对贵国政府表示的和平诚意和提出幕的条件表示感谢。”拉姆斯多夫的头顶开始渗出了冷汗。“我们将马上向皇帝陛下请示,在最短的时间里给贵国答复,至于那些”暴徒,我想他们的行动不代表我国政府,我希望贵我两国之间来之不易的和平不要因此而受到影响。”

伍廷芳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彼得堡,彼得霍夫行宫。

当接到了拉姆斯多夫的请示电报后,沙皇尼古拉二世只是略略的扫了一眼,将电报递给了财政大臣和大臣会议主席维特伯爵。

“这就是中国人的最后条件了。很可能也是最后通蝶。”维特仔细的看过了之后,将电报递给了杜马议长谢尔盖穆罗姆采夫。

“中国人想要堪察加,还要我们退出乌兰乌德穆罗姆采夫说道。“这些我们恐怕无法接受。”

“我们不接受可以,中国人会自己去取。”维特说道,“他们的军队战斗力还基本保持完整,尤其是海军。如果我们拒绝他们的条件。他们的军舰恐怕立刻就会出现在鄂霍茨克海。”

“我们的新式战列舰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下水”海军参谋长罗日捷斯特文斯基说道,“它们才是我们的希望。”

维特和海军大臣阿维兰不约而同的用宛如看疯人院里的白痴一样的目光扫了罗日捷斯特文斯基一眼,没有说什么。

沙皇到是用满欣慰的口光看了看自己的海军参谋长,虽然他知道深体联意的罗日捷斯特文斯基的话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但他架不住就是愿意听。

“英国和法国对中国人的这个条件是怎么看的?他们难道不怕中国人的舰队威胁到他们?”沙皇不由自主的嘀咕了一句。

维特想了想,还是没有把英国人、法国人甚至德国人的意见告诉沙皇。

沙皇当然想不到,对英国人来说,他们其实是很乐意见到俄国人被踢出太平洋的。而法国人希望俄国人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欧洲地区,而不要总是三心二意的。

上一次摩洛哥危机俄国人在关键时复没有冲上去就很令法国人恼火。他们当然不希望俄国人再有下次了。

而在此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看来,被中国人打掉了爪子和牙齿的俄国熊才是可以用来驯服的工具,因此,德国皇帝其实也很乐意看到俄国人多付出一些代价的。

也许,诚心诚意想要帮助俄国人的。就只有美国总统罗斯福了。

拜求收藏推荐订阅点击月票,,

(八百二十四)《朴茨茅斯和约》

茬只十海战结束后不久,罗斯福就从牡顿湾消夏别野给够:儿七拉二世发了秘密电报,建议俄国马上同中国停战,虽然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也从波茨坦夏宫给沙皇发了电报。提出来了类似的建议,但威廉二世的态度显然不如罗斯福更加积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