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高勇并不满足,一边安排十人小队对抗增强他们团队配合意识,一边与高顺商讨打造兵器。主要是立足现在的技术,通过高价购买优质精铁,按照高勇记忆中后世利于步兵劈砍的战刀、利于近身灵活防御的臂盾的样子打造格斗兵刃,由于精铁数量的限制,仅打造出二百余套战刀、臂盾。至于甲胄和大盾这等稀缺的东西只能找廉价品打造,毕竟一副甲胄价值不菲,便是东汉精锐的边地官军也不是人人都有的。

故此,高勇采纳高顺的建议,暗地里收购牛皮雇佣工匠制作皮甲,另外还遣人向周围郡县的郡兵高价购买,为了不引起注意,高勇还想出了一个超绝的办法:分块购买,普通士兵的甲胄由长方形的皮甲制作,一身甲胄少个几块没有什么影响。

于是,大笔钱财流出的同时,二百余套甲胄很快的制作出来,包括近卫队的少年也是每人量身制作一套。至于盾牌,高勇只好请木匠按照自己的记忆打造成形,在结构上尽量做到合理,以求减轻重量提高防御能力。

当然这一切都是隐藏在造纸作坊中秘密进行,如同护卫队和近卫队躲进城外密林中训练一样。

半个月后,二百人的护卫队初步形成了战斗力。在高顺与高勇古今结合的磨练下,除了作战经验不足外,包括武器、护具、作战思想、军事训练都要齐平或超过郡兵,不过根据高顺的评介,距离正规的边军尚有一些差距,主要为训练时间和对敌经验。

高勇听到高顺的评价很是中肯,笑道:“高郡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这二百人接受临时拼凑的训练,与我所设想的系统训练还差得远,也算是系统训练的一个试验阶段吧。”

高顺奇道:“主公,何为系统训练?”

高勇解释道:“系统训练是一个体系,包括仪态】气、武艺、战阵、思想五个部分。仪态即仪表装束,它是军人气质、荣誉的直接体现,而气质、荣誉又是军魂的体现。军队的灵魂是什么?是一种气,一种果敢无畏嗜血杀伐的霸气,一种敢于面对强敌并战而胜之的豪气,一种不惧险阻勇往直前的胆气。训练仪态即由外而内的打造,通过站、行、坐、卧训练士兵的军人气质;士气是战斗力的加成,是战力的直接表现。它是一种正义感的体现,士气训练主要通过平时的教育完成;武艺是军队战斗力的基础,需要长时间刻苦训练才有成果;战阵是武艺的升华,它强调整体之力远远大于个体相加之力。故此,它是军队战力的倍增器,也是军队基础,非一朝一夕可成;思想最是重要,它不仅要教导士兵如何作战,更要教导士兵如何做人。军队的思想永远只有两个核心:保护国家,保卫人民,以及一个目的:消灭一切敌人!它是系统训练的核心,需要由娃娃抓起……现在这二百人的训练时间不足一月,效果不甚明显这种系统训练至少需一年方能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高顺听得不住点头,虽然对于思想部分不很理解,却仍挡不住他对高勇博学的惊讶和钦佩。

在这二百人里,高勇还选出年纪在十至十五岁的机灵聪明的三十个少年组成自己的近卫队,平时随二百人训练,其他时候则要接受高勇的系统教育(洗脑的代名词)和严格的军事指导。来自未来的高勇十分清楚,一支绝对忠于自己的军队是多么的重要,而要达成这样的目的就必须拥有绝对忠于自己的军官群。这些少年正是作为将来军队指挥骨干来培养的。

三十近卫队分作三个小队,一小队长张武,十四岁,祖籍玄菟,父母死于乌桓之手,背井离乡逃难至此;二小队长王信,十三岁,祖籍玄菟,父母亡故,与张武一起逃难,情同兄弟;三小队长裴石,十二岁,祖籍辽西,父早亡,随母逃难至此。此三人经过多轮筛选淘汰,无论智力、体力、耐力皆属上乘,体格健壮,不输于二十岁的青年。更兼生于玄菟、辽西,对高勇来说有一种亲切感。

二百护卫队分作四个大队,经过队内武艺、才智比试选出四个大队长。一大队长孙泰,祖籍蓟县;二大队长韩进,三十二岁,祖籍玄菟奉阳;三大队长冯玉,祖籍辽西;四大队长毋安,祖籍渔阳。除韩进外其余三人皆二十岁上下,身强力壮,更主要的是平日乐于助人扶助弱小,深得他人爱戴,故此定他们为大队长。

初闻‘护卫队’和‘近卫队’,沮授、荀同感惊讶,护卫倒还好说,那个‘近卫’却是他们第一次听到。高勇解释道:“护卫者,保护守卫;近卫者,近身侍卫。”

沮授微笑道:“妙哉,近身侍卫,贴切。”

荀却有另一番见解,私下曾对沮授言道:“沮公,这‘近卫’与‘禁卫’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