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 (第1/4页)

片刻,张让凑近刘宏耳边小声说道:“随便赐封个公主嫁予高勇,待安稳其心之后,再将其调入朝廷以为皇上效力!”

刘宏听闻此言双眼猛放光芒,口中夸奖道:“卿家之言甚妙!”

中平五年五月十日,徐州琅琊东武县城北门附近的不其侯府突然迎来朝廷传召的使臣。中门大开,侯府内所有人都到当院接旨。待使臣宣读完圣旨后,不其侯伏完的脑中一片空白,他不明白朝廷为什么会突然想起他这位小小的毫无声望的侯爷,本来打算平平安安过生活的愿望也被打破。

汉帝下旨赐封不其侯伏完之女伏寿为阳平公主,即日进京。此时的伏寿刚刚过了十五岁生日,面对突如其来的圣旨,一家人陷入了不安之中。伏寿的八世祖伏湛曾任大司徒,其父不其侯伏完娶汉桓帝刘志的女儿阳安公主,后生伏寿。伏寿此女天生丽质,外表温柔贤惠知书达理,内里坚毅刚强。在其五岁时曾有一术士预言此女富贵一生,当有帝后之命。

送走使臣,伏完垂头走进屋内。阳安公主看到夫君面色难看便问道:“夫君为何事发愁?”

伏完长叹一声说道:“这道圣旨恐怕是要让我们的女儿……唉!”

这时伏寿走进来“扑通”跪在伏完面前哭泣道:“伏寿不要做什么阳平公主,伏寿只想留在爹娘身边……”

伏完眼中含泪安慰道:“圣意难违,一切听天由命吧!”

五月十八日,奉天城督军府内高勇与众人开始商议汉帝的这一道赐婚圣旨。

沮授出言道:“主公,这道旨意有些蹊跷。郡府对外散布陷入与高句丽战乱的谣言就是为了减少朝廷戒心,可是现今看来朝廷对这里还是放心不下!这道旨意恐怕是打算稳定主公之心,让主公平定辽东,之后再将主公召至洛阳。”

戏志才微微合上双目,伸手敲击桌面说道:“犹豫不决导致疑心难消!朝廷对辽东确实是放心不下,黄巾暴民刚被镇压,朝廷兵马无力北上,而且刚刚平定的辽东又离不开主公,所以……”

郭嘉笑着接言道:“所以才想出了这样一个结亲的稳兵之计!在朝廷没有恢复足够的量前,他们只能选择安抚!”

高勇脑海中回忆历史上类似的情况,看看是否能够从中得到些启示。口中说道:“那我到底应不应该南下洛阳?”

沮授即刻起身劝阻道:“主公万万不可!此行恐怕险恶异常!上一次辽西遇袭便是警示。况且一旦进入洛阳到了天子脚下就由不得我们了,到时候就算辽东军旅再强也是鞭长莫及啊!所以授建议主公以战乱未平为借口不去洛阳!”

戏志才赞同道:“我也是这个意思,如果皇上非要赐婚就让他的公主到奉天来吧!”

高勇摇头道:“难啊!像我这样一位小小的太守能够得到皇帝赐婚本身就是一件天大的事,如果这样还不去洛阳岂不摆明了不卖朝廷面子?到时候恐怕会引来四面围攻,而现在我们还没有这个实力应对!”

郭嘉开动脑筋想了一会说道:“嘉也认为这样直接回绝皇上不大好,恐怕会加重朝廷猜忌。可是又不能够让主公以身犯险,所以嘉有一计可以两全其美!”

三人同时望向郭嘉,只见他微微一笑,用手蘸水在桌子上写了八个字:冀州遇袭,下落不明!

汉帝很快接到高勇起身赶往洛阳的消息,心里高兴的他也在为自己的聪明睿智而叫好。赏赐张让一些财物后躲进深宫不理朝政,任由那些大臣在朝堂内天天苦等。

六月的司州异常炎热,近四个月滴雨未下仿佛预示着什么不好的兆头。京畿附近的田地已经出现干旱的裂痕,衣衫褴褛的农民只能用木桶提满稀泥浇灌禾苗。炎炎烈日在天空中肆无忌惮地烘烤着原本富庶的中原大地。

通往兖州的官道上,几辆马车缓慢行进。拉车的马匹搭了着头有气无力的向前迈步,几名仆人坐在车边于骄阳下昏昏欲睡。这时第二两马车的窗帘被一只秀手掀开,一双美目偷偷打量外边的世界。

一个柔美的女声说道:“寿儿,不用看,明天就到洛阳了。等见了皇上……”

突然一声马嘶,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迅速擦过马车向洛阳奔去……伏寿轻声问道:“娘,寿儿到了洛阳后还要做什么?”

阳安公主伤感地叹息道:“应该是嫁给一名辽东太守!”

不久,洛阳皇宫内,正在午睡的皇帝被一封急报唤醒。张让跪在一边小心翼翼的念道:“赵国急报:玄菟太守高勇途径高邑附近时遇到不明匪徒袭击,护卫溃散,高勇下落不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