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部分 (第1/4页)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规模的征伐,必须要保证粮草的充足,否则征伐的过程之中,很有可能因为粮草的缺乏出现奔溃的局面,那样的结局是谁也无法承受的,故而近半年的时间以来。孙传庭想方设法的筹集粮草,可麾下大军的人数太多,北方普遍遭遇灾荒,筹集到的粮草,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北方的灾荒已经严重影响到剿灭流寇的战斗。以往大军作战,地方官府应该保证大军粮草的供给,可今年根本没有办法保证,各地都出现了大量的流民,官府的精力大都投入到阻挡或者平息流民潮之中,偶尔也要救济,就算是地方官府想着提供粮草,也是心有余力不足。

故而大军每一次的征伐,基本都是自行携带粮草,这不仅仅延迟了作战的速度,也限制了作战的时间和规模。

如此的情况之下,展开大规模的征伐,的确是不成立的,好在秋收季节马上就要到来了,只要秋收的时候不发生异常的情况,大军在征集到足够的粮草之后,就可以开始大规模的剿灭流寇了。

孙传庭禀报之后,王永吉也做了一些补充,大致的意见与孙传庭的差不多,不过王永吉提出了另外的要求,那就是朝廷需要拿出来银子,毕竟是大规模的剿灭流寇,完全依靠地方上的供给,不可能满足需要。

陈新甲听的很是认真,在孙传庭和王永吉等人说完之后,他开口了。

“孙大人,王监军,诸位,朝廷已经考虑到这些问题,孙大人的奏折已经说的很是详细,本官代表朝廷前来,一路上已经见到灾荒的景象,不过皇上有口谕,必须要尽早剿灭流寇,且兵部已经有了具体和详实的意见,得到了皇上之赞同。”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了,陈新甲代表朝廷前来督战,众人就明白皇上和朝廷是下定决心了,一定要彻底剿灭流寇,可流寇肆掠十余年的时间,一直都没有能够完全剿灭,难不成这一次有着充足的把握,能够完成任务。

“内阁杨大人制定了专门的作战计划,也就是倾尽全力剿灭北方的流寇,为此皇上专门下旨,要求山西大同、陕西榆林、宁夏等地的边军,也参与到此次剿灭流寇的战斗之中。”

屋子里瞬间安静下来,谁都没有想到,边军居然参与到剿灭流寇的战斗之中,这肯定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战斗了。

“皇上已经同意,专门拨付银两用于此次剿灭流寇的战斗,具体的作战计划,杨大人称之为十面埋伏。”

“此番剿灭流寇的战斗,称之为四正六隅之战。”

“杨大人之作战计划,也就是四为主,六个方面为辅助。”

“四正既以山西、河南、湖广和四川为剿灭流寇的只要作战之地,四地的巡抚和总兵,全力围剿流寇,作战以围剿流寇为主,防御流寇为辅。”

“六隅既以陕西、山东、延绥、大同、凤阳和江西六地为辅,此六地的巡抚以围堵流寇进入自身防区为主,协助参与到剿灭流寇的战斗之中。”

“整体作战由五省总督孙传庭大人负责指挥,兵部负责协调,兵力的使用方面,以孙大人麾下机动兵力为主,各地卫所大军为辅,作战过程之中,各地巡抚和总兵,必须服从统一之指挥,不得有误,否则以军法论处。”

“如此的作战部署,被称之为十面埋伏,亦或是四正六隅。”

“本官相信这样的作战部署,必定能够彻底剿灭流寇。”

陈新甲说完之后,孙传庭的眼睛亮了一下,随即恢复了平静。

这样严密的部署,等于是封死了流寇所有的道路,将战斗集中在山西、河南、湖广和四川四省之内进行,陕西、山东、延绥、大同、凤阳和江西六地协助,一方面防止流寇逃到这些地方去,一方面还要协助河南等地剿灭流寇的战斗。

身为总指挥的孙传庭,肩负的责任很是重大,但也有了兵力上的保证了,且陈新甲说过了,朝廷会拨付出来不少的钱粮,满足此次征伐之需要。

不过这样大规模的作战,服从指挥是关键,也就是说各地的总兵必须要按照命令办事,任何一方面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作战的不利,前面辛辛苦苦打下的局面,因为某一个方面的疏忽被葬送,特别是山西、河南、湖广和四川,作为剿灭流寇的主战场,必须要行动一致,作战的时候想到的就是彻底剿灭流寇,而不是将流寇赶出本地作数。

孙传庭麾下有近十万大军,作为剿灭流寇的主力,需要得到各地总兵的支持,至少在作战的关键时候,各地总兵不能够在要求增援或者与流寇厮杀的时候,抗拒命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