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 (第1/4页)

啊⒆�⑿�④捕际呛米盅郏�莸鄱际切┢接沟模�绾夯莸邸⒔�莸鄱际敲皇裁茨芰Φ模�椤㈧径己�蟹穸ǖ囊馑迹�А⑺家膊皇呛么剩��褂械阃�榈囊馕叮�硗馑锶ㄊ歉鎏乩���内趾攀谴蟮郏�谥泄�蔷�藿鲇械摹�

谥号是周开始的,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但我这里是专讲皇帝天子的。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了谥号,从他这个始皇帝开始,想传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可惜只传了二世。汉代开始又实行了。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汉献帝是他死去之后曹魏给他加的谥号,他做皇帝的时候没有这个叫法。

另外,帝王与群臣之间有严格区别,帝王的谥号,在隋朝以前均为一字或二字,如西汉的皇帝刘盈谥惠帝、刘恒谥文帝、刘启谥景帝,东汉的皇帝刘秀谥光武帝等即是。但是从唐朝开始,皇帝的谥号字数逐渐增加,例天宝十三年,玄宗李隆基决定将先帝的谥号都改为七个字如李渊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后各代皇帝的谥号,一般都偏长,其中称冠的清太祖努尔哈赤,谥号竟长达二十五个字“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努尔哈赤死了,谥号二十五个字,现在他的儿子皇太极也死了,那他的谥号又有多长呢?

当然,古人的智慧也是无穷的,为了取谥号的时候方便,还专门演变成了有谥法。

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事迹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表彰,即称为“谥法”。始于西周中叶稍后。从周文王、武王至懿王,王号均自称。考王之后,方有谥法。后仍有自立王号者,如春秋时,楚君熊通自立为武王。天子及诸侯死后,由卿大夫议定谥号。秦始皇废不用。汉初恢复。以后帝王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由朝廷赐予。明清定谥属礼部。此外,又有私谥,始于东汉,大多是士大夫死后由亲族门生故吏为之立谥,故称私谥。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礼部官员站了出来,为皇帝定立谥号是他们的工作。

经过几个时辰,皇太极的谥号终于被讨论制定了出来,是:“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随后,礼部尚书便将这个谥号写成了文书,里面写明了为什么要用这些字,然后将文书盖章存档,这就算是正式生效了,以后皇太极的灵牌上面就要多上这些字。(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五章 登基

() 制定了谥号之后,接下来就是琐事了,比如说守孝什么的,但是最重要的事情却是新皇帝登基,多尔衮说道:“如今储君年幼,咱们必须要选一些有能力的大臣出来辅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如今皇上年幼,理应推举出辅政大臣,带领群臣辅佐新皇。”有人说。

大家都议论起来,各自推选自己认为合适的人,而作为皇帝的福临却是一脸茫然,他这个皇帝根本就还没有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经过热烈或者说是激烈的讨论,终于确定了辅政大臣的人选,那自然就是多尔衮,这没的说的,明眼人一眼就能够看出来到底是谁才是这里面最合适的人选,论文治武功,多尔衮都是当今满洲第一。

看到大家都推选自己为辅政大臣,多尔衮是十分高兴的,他说道:“诸位如此抬爱,我受宠若惊,但是只有我一人,恐怕行事会有偏颇,倒不如大家再推举一人,和我共同辅佐新皇,你们认为如何?”

“这真是极好的,看来大家都没有选错人,皇叔如此谦逊,想必皇阿玛在天有灵,他也会很欣慰吧。”硕塞说道。

多尔衮不由得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呀,说的这是什么话,我想的是再选一人来助我,定然能够好好为大清效力,正所谓群策群力,两个人总比一个人要好得多。”

于是,讨论又开始了,这一次讨论的时间很长,因为除了多尔衮之外,其他的有资格或者说是水平相当的人就太多了,一时间要确定出一个最佳人选,还真的是不容易。

看大家的讨论都没有结果,多尔衮说道:“那不如就我来推选一个人吧,大家觉得济尔哈朗这个人怎么样?”

济尔哈朗自小就生活在努尔哈赤的宫中。由努尔哈赤加以抚养,所以他与努尔哈赤的儿子们关系很好,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济尔哈朗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努尔哈赤南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