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 (第1/4页)

就这样的手段,此时国内几大势力,也渐渐的削弱了下去,大都被打散后,成了一股股小军阀。

山西要不是针插不进,水泼不湿的,早就成了蒋介石的囊中之物了,还能肥了阎锡山?庞炳勋看到了整编东北军残部的好处,却没有看到,东北军的复杂。

本着有人就有枪,有枪好说话的道理,庞炳勋也就应下了这个头。

心里还不停的骂着红军不知好歹,跟蒋介石搞什么联合抗日?被人家卖了都不知道。

远了不说,光说东北军就清楚,恶名都让张学良但了,现在蒋介石也不用和张学良商量着来,直接命令就行。

为什么?还不是老蒋的手段高,孤立了东北军,在北方,能够和东北军合作,或者甘愿被其整编的,就剩下了西北军冯玉祥部。

这些如同失去了水源的蚂蝗一样,都指着从东北军越来越虚弱的躯干上,吸上一口饱血,浑然不知,他们的命运也将步着东北军的后尘,不过现在南京政府还腾不出手来,对付他们而已。

各界都对红军很疑惑,二十多万大军,才只要到了两个军和两路军的番号,没成想,这已经是蒋介石好几个吃不下睡不着地结果了。

不过,总算是将三方面军的番号给定了下来,本来,曾一阳也就没指望在国民党军政部挂上个军长的名声,这不是痴心妄想吗?可事情还真的谈成了,原本他的就想让四十军整编成一个师的部队,最好是三旅九团的甲等旅,然后再偷偷摸摸的将每个团编成22oo人的大团。

这样一来,就一个师的兵力,比一个军都强。

曾一阳记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很多部队都编练成了整编师,一个师往往要二万多人,多的会有三万人左右。

就是这么来的,当时解放军还吃过不少亏,看着对方的番号是一个师长,可打起仗来,比一个军的人数还要多。

这就是迷惑敌人的最好办法,为什么抗日初期,日军只抓着中央军,地方军的那些部队猛打直追?还不是红军改编的八路军和南方游击改编的新四军,在部队上番号太不起眼,八路军后来展到了四十多万人,一个百团大战,才让日军清醒的认识到,八路军的一个师有多少人?能将一个军的番号要下来,曾一阳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对于部队接受番号,也好办,总共才六个团的正规番号,给了谁都一样。

四十军的番号如下:第4o军,军长庞炳勋,副军长马法五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234团加上一个补充团,也就是一万人出头点。

但好就好在,蒋介石实在不甘心,仅仅红军承认自己是**,就给予番号,和军饷。

这种事情,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的,他也明白,红军建立了几个兵工厂,开始生产武器弹药。

这些工厂的机器设备都是从河北进入山西后,直接送到了关中,而在河南的刘峙还浑然不知。

一边热心的纳起了小妾,一边还跟着国防部的新任参谋长陈诚开始闹别扭。

这样一来,红军在西北,有一段时间可以平静了。

时间虽然短,但是要看怎么用。

用三个省,四千万的老百姓,挥其所有的能量,全力为抗战做准备,只要十年时间,就会汇聚起一股洪流,将任何敌人吞噬干净。

1936年6月8日,这绝对会让所有四十军的战士铭记的一个时刻,这一天他们在西河套的平原上,枕戈待旦,准备接受番号。

作为常务副军长,陈光以军部的名义,让四十军所有的团级以上的干部到临时的军部开会。

会议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授予部队番号。

军委也派红军总参谋长,代表中央,来鉴证这个时刻。

作为西北红军中,最早就被定下番号的部队,而授番却是最晚的,原因只有一个,军长不在。

如果放到其他部队,这种事情就不见的会生,而四十军却很特殊。

几乎完全是由曾一阳带出来的部队,从在怀玉山仅仅二十多人的一支小分队,仅仅用了两年,就转战南北,从江西出。

突破何健的湘江防御工事,进入湘西,渡江兵危武汉,越秦岭,战关中等等,一系列的战例,都被红军大学编入了教材。

作为高级指挥系战例分析的重点案例,就可见一般。

现在,这支部队要被整编了,由于黄苏等人的政治工作已经做了一年多,根本就没有生其他红军部队整编时候,生的那种情况。

集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