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 (第1/4页)

诶洗笕巳绱肆傥O嗑龋坷洗笕巳舨豢献撸�谙率峭蛲虿换崤紫吕洗笕擞诓还说摹!�

老祭酒眼含泪花,用手指着立于院墙脚下的那三块一人多高的墓碑,吩咐来兴儿道:“孩子,这些天你只顾着东忙西式忙,难道就没有发现这三块墓碑是为何人而立?老夫为何会将你安置在这座立有墓碑的院内居住吗?”

来兴儿顺着老祭酒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院墙脚下不起眼处赫然立有三块墓碑,不禁失色问道:“难道这墓碑与在下还有什么牵涉?”

第一百六十九章 叛臣之后

老祭酒眼见辛十二娘和波护两人在自己这儿讨了个没趣儿,怏怏地仍回到院门处守着去了,这才抑制住心中的激动,转头对打着灯笼侍立在一旁的老仆人吩咐道:“你引着来公子走近前去瞧上一瞧吧。”

来兴儿迷惑不解地随着那老仆人走到三块墓碑前,老仆人有意将手中的灯笼首先贴近居住的一块墓碑,来兴儿借着灯笼散发出的光亮朝墓碑上看去,不禁惊得目瞪口呆:只见这块墓碑居中工工整整刻着三个大字:来慎行。这竟是一块为自己父亲而立的墓碑!

身为堂堂三品朝廷大员,老祭酒竟然冒着株灭三族的风险,将父亲的墓碑公然立在了国子监院内!更令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自己被罚至国子监充做苦役之初,老祭酒分明是有意将自己安排在这座小院内居住,而自己连日来竟没有发现院内就立有父亲的墓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景昭站立于院内不远处,眼见来兴儿走至墓碑前一看之后即神色大变,呆立在居中的那块墓碑前久久不动,出于关心地走上前来,也向那墓碑上看去。景昭比来兴儿大不了几岁,显然没听说过来慎行此人,却因他与来兴儿同姓而大致猜出了几分内中的情由,正要开口劝来兴儿莫要见景生情,过于悲伤之时,坐在石凳上的老祭酒却先开口了。

“景将军,烦你去院门处替老夫盯着那两位些。老夫有话要单独对兴儿说起。”

景昭出道不过旬月,就接连破获多起京城大案,即连藏身于睦王府中的波护最终也没能逃过他的追捕,被长安百姓称为“神探国舅”,从方才老祭酒与来兴儿二人的对答中,景昭已猜出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的国子监祭酒老大人必与来兴儿一家旧谊颇深,眼见得来兴儿犹对此浑然不觉,景昭抱拳冲老祭酒答了声“遵命”,径直来到院门处,守着波护站好,将他二人远远地隔离开来,给老祭酒向来兴儿告知详情创造出了不为旁人听到的良机。

波护一见景昭横眉立目地朝自己走来,吓得直往辛十二娘身后躲。辛十二娘却因得知了景昭是为国捐躯的景暄的亲兄弟,而改变了替波护杀掉他的初衷,对他变得客气了许多,看着他走过来,分别是在盯着自己二人,居然也没有发怒、阻拦,仍斜倚在院门边站着,脸朝外防着有吐蕃军士突然闯入。

来兴儿带着满腹疑虑回到老祭酒身边,心里有诸多的疑问需要老祭酒为他解开,却一时之间又不知从何问起。

老祭酒仿佛明白他的心意,示意他在自己旁边的另一张石凳上坐下,主动向来兴儿说道:“你一定觉得奇怪,你父亲明明是附逆的叛臣,老夫为何还要,或者说还敢在国子监院中为他立下墓碑,是吗?

实不相瞒,老夫纵是有这样的心思,却也没有如此大的胆量。这三块墓碑都是老夫奏请先帝爷诏准后,才令人立在这院中的。”

“这又是为了什么?”来兴儿听得又是一惊,忙问道,“家父不是被先皇处斩的叛臣吗,先皇为何还会诏准大人所奏,在国子监院内为家父立下这块碑来呢?”

老祭酒下意识地抬眼向院门处扫了一眼,见并无异动,这才长吁一口气,回答来兴儿道:“关于此事前后的因果原委,若要仔仔细细说来,只怕眼下情势不容许老夫这么做。我就捡些至关紧要的说与你娃儿听罢,日后如有机会,老夫再一件一件地讲给你也不为迟。

如今论说起来,此事还要从十几年前讲起:当时,老夫在翰林院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你父亲来慎行与这院中另两块墓碑纪念之人同为翰林院中最受老先帝爷赏识的三位翰林院学士,其中尤其以你父亲最为老先帝爷所激赏,朝夕伴驾草诏,品秩虽低,却形同宰相,如果不是叛军攻占了长安,老夫深信,你父亲早晚必入阁拜相,成为一代名臣。唉,世道无常,世道无常啊。”

老祭酒回忆起多年前的往事,唏嘘不已。

来兴儿数月前与纳玉一道从逻些返回长安的路上,在泾州监军使府中曾听于承恩说起过父亲居朝为官时的一些情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