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1/4页)

谢青瑶用脏兮兮的袖子擦了擦眼泪。试探着在太妃的手指和手背上揉了几遍,许久才欢声道:“太妃果然是个有福气的人,这手不会有事的,多活动一阵,回去涂些活血化瘀的药膏就好了!只不过太妃这两天可能要受些委屈了,这只手会发痒。”

太妃闻言也不由得喜形于色,许久才唏嘘道:“我倒确实是个有福气的人,最大的福气,是捡到了一个又聪明又孝顺的儿媳妇!”

谢青瑶被她的目光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只好背转身去,假装四处东张西望:“儿媳妇?哪儿呢?王爷要娶正妃了?”

“涵儿……也不知道那浑小子跑到哪里去了!”提起君御涵,太妃顾不得再跟谢青瑶说笑,忙坐直了身子,在人群之中四下张望起来。

卷一 一入侯门深似海 102。王爷丢了

此时留在院子里的人还有不少。在这样多的人中间搜寻君御涵的身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下找寻无果之后,谢青瑶只得费力地扶起太妃,二人一起艰难地迈动着不停打哆嗦的双腿,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出了这座禅院。

走的时候不敢低头,出门之后更不敢回头。那样的修罗地狱。不用再看一眼,也已经注定成为今后摆脱不掉的噩梦了。

四处都是疲惫的、愤怒的、或者麻木的百姓,人人垂头丧气地走着,偶尔有人撞到一起,既没有谩骂也没有道歉,各人拍拍身上的土站起来,依旧像先前一样双目无神地走动着。

这样的场景,岂能不让人遍体生寒!

“涵儿……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太妃口中喃喃低语,却显然并没有打算从谢青瑶这里得到答案。

谢青瑶也没有答案可以给她。

出来的时候,她们是从井台那边路过了的,并没有看到君御涵和君御清两个人。当然,也没有看到皇帝和太后。倒是有几个倒在地上的女人装扮格外华丽些,或许是宫妃,也或者是命妇,谢青瑶并没有仔细去看。

镇国寺这个地方,是一刻也不能停留了。

寺门那里,有一个老僧双手合十,躬身立在门边,向每一个出门的人宣一声佛号,光秃秃的脑袋几乎要垂到地上去。

谢青瑶认得他,是镇国寺的住持。

出了今日这样的事,这个老和尚难辞其咎,不知道他这颗光脑袋,还能在脖子上停留多久?

谢青瑶二人随着人流走到门口,迟疑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问:“皇上他们在哪里?有没有看到睿王爷?”

住持听到问话,缓缓抬起头来,神色茫然,竟是许久没能将涣散的目光聚集起来。

谢青瑶的心中。忽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悲悯之心。

许久之后,那老僧双眉低垂,合十道:“天子已经平安出寺。睿王爷亦在寺外……贵人多多保重,我佛慈悲……”

太妃闻言喜极而泣,谢青瑶在短暂的欣慰之余。心中却忽然生出了新的担忧。

皇帝没有事,不用改朝换代,这自然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但对于谢青瑶来说,皇帝的安全显然不是她最关心的事。

她留意到,提到皇帝的时候,老和尚说了“平安”二字。可提到睿王,他却只说了一个“在寺外”。是她太多心了吗?

君御涵有没有受伤?有没有遇到意外的变故?老和尚为什么嘱咐她和太妃“多多保重”?

片刻之间,谢青瑶的心里已经转过了几百个念头。

看到太妃如释重负的神情,谢青瑶实在不忍心说出自己的忧虑,只得强装出笑颜,陪她说些诸如“谢天谢地”“神佛保佑”之类自我安慰的话。

上山的时候,为了表示虔诚,一众宗亲的车马都停在山下。那时并不觉得辛苦,但此刻又累又饿。又是惊魂未定的,走老远的山路下山,显然是一件很要命的事。

谢青瑶低头看了看太妃的腿:“能走吗?”

太妃苦笑着摇了摇头。

饶是谢青瑶自诩不算笨,一时却也没了主意。

她今天走的冤枉路、受的冤枉气实在不少,便是铁打的人,这时也早该散架了。让她自己走下山去已经是难上加难。再带着个不用说也知道磨烂了脚底的太妃,那根本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若是换了平时,她或许还能有很多办法。比如找一个看上去健壮些的妇人,花些银钱求她把太妃背下去,或者干脆吩咐小沙弥们抬轿送人下山……

可是今天,身旁走过的每一张面孔,都让谢青瑶觉得害怕,一向跟任何人都可以自来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