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部分 (第1/4页)

觯俊�

任师爷答道:“如今之计,东家惟有与李佑合作,二位太守同心协力才好成事…”

罗参政脸上隐隐现出怒色,粗暴打断了幕僚,“先前本官识人不明,原以为此人年少胆气,谁想也是个暗藏刁钻的人物,生性却是欺软怕硬的!这怎么合作?”

对于李大人,罗参政确实很愤懑。这李佑只敢对他横蛮无理,而对那盐运司却只会虚张声势,遇到了巡抚更是缩头不出,怎能不令人生气?

难道在李佑眼里,他罗某就是可以肆意凌辱的?这种羞耻感在罗参政心中挥之不去。他现在是参政大员,而不是小小知府了!

任师爷对东家的微妙心理洞若观火,正琢磨如何开解时,忽然听到门官来报:“盐运司的高运同求见老爷。”

罗参政与任师爷对视一样,都很清楚,这高运同必然也是为了巡抚的事情来的。

高运同与罗参政都是扬州城里六七年的老人了,彼此之间十分熟悉,寒暄话没有多讲,开门见山道:“本官此次至此,乃是奉了运使之意,说说巡抚的事情。”

罗参政很有兴趣的问道:“丁大人有何话传到?”

高运同:“运使有言,他如今受朝廷约束,尚在自省之期,等期限到了,才好有所举动。只是在此之前…”

此时任师爷仿佛被茶水呛到了,剧烈咳嗽几声,打断了高运同的话。罗参政心知肚明,这是在提醒自己要当心。

高运同很有耐心的等任师爷咳嗽完,才继续说下去,“本官与大参剖心坦诚而言,巡抚驻扬州,这是我等都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情,但如今却事与愿违。运使的意思是,你我都是多年老相识,此时应当齐心。先将祸水东引,并诱发二虎相争,叫抚台不得分心。再等到运使自省之期结束,你我两衙门才好腾出手行事。”

罗参政沉吟片刻,“你说的是李佑?愿闻其详。”

“其一,抚台与李佑在盱眙时候,据说生了纷争,很有龃龉。有此前仇,抚台到了扬州能不去注目李佑?”

“其二,运使曾道,杨抚台位至封疆,各种旌表嘉奖对他而言都已经是虚而不实了,心里所求的大概也只有入阁拜相,其他书友正常看:。为人臣者,谁不想以宰相之名流传后世?杨抚台不过五十余岁,远不到致仕时候,肯定有这个念头。天子大婚、亲政如同箭在弦上,杨抚台的机会也只在这里面。”

“我等这些身处地方的臣子,直接奉迎天子的机会可不多,杨抚台亦如是。目前李佑专权,一手包揽了扬州城迎驾之事,杨抚台对此绝容忍不住。”

“所以只要稍加挑动,诱使杨抚台与李佑抢夺迎驾事宜,两边必互生仇怨,那李佑是什么样的人,你也不是不知道,必定不会轻易退让。无论谁胜谁败,亦或两败俱伤,我等都可坐收渔人之利。”

听高运同说完,罗参政默默盘算。祸水东引么?将杨抚台的压力指向李佑?听起来是个很不错的主意。

盐、府两家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三个月前他们联合弹劾李佑就是一次很成功的合作。是的,至少过程很成功…

高同知慢慢饮茶解渴,等待罗参政的答复,他相信,罗参政不会有第二种选择的。独木不成林,盐运司如果与参政联手,话语权效果绝对不止增大一倍。

杨抚台必定会收拾掉李佑,但李佑的后台们也不会让杨抚台好过,这才是他们可以从中取利的地方。如果两边能同归于尽,那就最好不过了。

思虑半晌,罗参政张口要说话时,盐运司的属吏忽然冲进来对高运同道:“运使大老爷叫高大人即刻回署!”

高运同疑惑道:“什么情况?本官出来之前,并未见得有要紧事。”

属吏也顾不得保密不保密,急忙答道:“听传话人说,那李佑之前曾上疏过朝廷,如今朝廷将奏疏转给运司,刚刚收到的!运使叫高大人迅速回转商议!”

听见“李佑”两个字,高运同隐隐不安,“他上的什么奏疏?”

“听说李大人的奏疏题为《切陈两淮盐法弊规一百零八条疏》。”

罗参政脸色古怪,任师爷忍俊不禁,实在憋不住低头轻轻笑了几声。这本奏章的题目真的很惊悚,极其引人注目…

不错,盐业有弊端这不奇怪,天下之事哪个没有弊端?御史言官天天上奏本就是找弊端的,但有一说一,最多列个七条八条十几条。

赫然出现一百零八条字样,就有点夸张到成为讽刺了。观者无不感叹,这是怎样翻箱倒柜的精神,才能凑齐这鸡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