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部分 (第1/4页)

他也正是如此行事的。先向天子回旨道一切没问题,但推到了明天,其次喊出清君侧口号,把自己洗白顺便将污点推出去。下面就该让天子自己顺着台阶下来了。

但却在这里出现卡壳,天子坐在那里呆住了。李佑又想道,莫非天子经验不足需要提醒?

他再次将目光转向侍驾大臣以及天子身后的内监们,扫来扫去仿佛正在挑选货物♀个时刻,之前被公认的倒霉货色李佑居然成了在场人中唯一的非嫌疑犯,可以居高临下的打量别人,世界就是如此奇妙。

忽然,李佑将目光定在李登高身上,语气严肃的说:“听说宫中有流言,是李编修向天子进言的?”

李登高几乎跳起来喝道:“流言岂可轻信?无稽之谈!”

袁阁老唯恐李佑胡乱点人,将侍驾大臣全都点一遍,那他们全体脸面彻底不要了。便上前一步,对天子奏道:“陛下圣心必知此人为谁,臣恳请陛下早作圣裁,以免人心猜疑。”

景和天子从发呆中醒过神来,张口欲言又止。

李佑见状暗叹,还有什么值得犹豫的?我这台阶都已经铺好了,只请陛下你顺着下来而已。就像评书里的皇帝总是受奸臣蒙蔽,只要铲除了潘太师庞太师之流自然就皆大欢喜了。

其实说简单也很简单,只要陛下你指出这个人,再怎么处理还不是你自己说了算的。就是将他赶回京师冷藏也是一种发落,日后等风声过去照样可以再用。

所以,这真没什么可为难的,李佑真的对天子迟迟不开口很不理解。

不过此时真是皇帝不急大臣急了,急于自证清白的大臣接二连三的奏请天子不要姑息奸邪,养虎为患。

群情汹汹,众议纷纷,面对扑面而来的压力,年轻的天子在宝座上坐不住了,猛然立起来,终于开口吐露真言,“众卿定要知道?那便告诉众卿,是皇后!”

天子金口一开,刹那间彻底冷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几乎以为耳朵里听错了,这个进谗言使天子向地方索要扬州瘦马的奸邪是皇后?

就连号称心计千变万化的李佑,也万万料不到这个答案,当场惊呆了。

如果仅仅是猜错也就罢了。但皇后可不同于大臣,那是天子正宫,未来的太后,国本出自她这里,她的儿子将是下一代皇帝。

李大人张扬万分的打出清君侧旗号,绝对不是想冲着皇后来的…心里不住默念,千万不要被人当成预谋废后。涉及到皇后的宫廷争斗,与文官文斗可不一样,他是不敢挑起和参与的!

最后还是李太守最先清醒,他一个箭步,冲到天子大伴段知恩面前,厉声呵斥道:“你们还愣着做什么!龙体有恙,语言不清,速速扶走请太医!”

段公公连忙指挥内监,手忙脚乱的将再次进入发呆状态的天子扶上步辇,匆匆抬回主殿,远离了大臣。

其余侍驾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知该说些什么。李佑喊了清君侧后,他们也都跟着凑热闹了,这下有种自找麻烦之感。清君侧?清皇后?

袁阁老咳嗽一声,环顾人群道:“以老夫之见,今日之事,只当没有。如有只言片语传出,皆视为流言!”

在这个问题上,李佑与他们难得一致。只是他心里留了个芥蒂,皇后为何劝天子很失德的找他索要扬州瘦马?这不是坑人坑己吗?莫名其妙!

慢慢出宫门,李佑没有走远,仍旧在征用的茶铺里闲坐。他知道,归德长公主很快就要从金家回来的。

果然,半个多时辰后,李大人便目睹到长公主的鸾驾风风火火进了宫门。又过了半个多时辰,宫中有内监出来传唤他,“归德长公主有请李太守一行。”

台词与从前居然不同,这让李佑很是适应了片刻,以前大部分次数都是“归德驸马有请李大人一行”的,这次直接正大光明的亮出了千岁殿下的旗号。

很明显,带有公事公办的色彩,如果李佑所猜不错,大概与今日之事有关。

又被引到了前晚来到过的院落,李佑步入堂上,却见归德长公主正坐着等。见他进来,挥挥手将婢女都打发出去,只留了王彦女在门外把守。

归德千岁心情不错,注视李佑笑吟吟的说:“别人都说你是气运逆天之人,我一直不大信,今日算是服气了。”

李佑长叹一口气,这感觉就像做出了精美的鞋子,结果穿上后不小心一脚踩到烂泥中‖连摇头苦笑几声,“流年不利。”

长公主笑意更浓,“别装可怜套话了。天子派本宫安抚你,没有什么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