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部分 (第1/4页)

艺飧龇桨甘欠�洗�彻酃呃��换嵋�鹑撼寄娣础D敲刺�罄硭�比皇锹砩献甲嗟模�换嵊腥魏斡淘ァ�

如果太后突然转向一百八十度突然原谅了李佑,那才是奇哉怪也,惹人深思了。

彭阁老打岔的目的便是如此,殿中总有些精明人的,怎能看不出端倪?正如前文所言,在这个地方取信于人,证据并不重要,但须得有痕迹。如果李佑与太后之间斧凿痕迹太重,岂能瞒过众目睽睽?

而且作为入阁十几年的大学士,彭阁老对帝王心思自有心得。如同钱太后这般近似于帝王的人,行事规律异于通常。

就拿就下台阶来说,常人或许有个台阶就肯下,脸面不要就不要了。但对于称孤道寡的帝王,君威不仅仅是脸面,还是代表着权力,万万不可失,台阶不但要有,而且还要好,没有好台阶,那宁可不下。

抢先奏请从重处置李佑,也等于是拆这个台阶,即使拆不掉,也能砸破它。如果钱太后强行下台阶宽恕李佑,就等于是露破绽,惹人起疑;如果钱太后不肯下台阶,李佑就该去云南混了。

彭阁老不知第几次用眼角余光瞥向李佑,今日便该让这厮体会一下,什么叫“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只是不晓得太后会如何选择?将是雨露还是雷霆?

他暗暗回味自己这招,感到确实很精妙,拿捏之准,殊为难得。看似平凡乏味,缺少观赏性,但有几分举重若轻、大巧不工的味道,几乎不带一丝烟火气。

又想起以前与李佑相斗,从来没有找到过这种感觉,反思起来确实落了下乘。在这年近古稀时候,境界还能够再上一层楼,真是可喜可贺。似乎从某个角度,修为有所寸进还得感谢李佑。

李佑慢慢走到彭阁老面前,神色悲天悯人,叹口气道:“彭阁老,休要被仇恨蒙蔽了双眼。”

彭阁老对此莫名其妙,李佑突然冒出这一句,也太莫名奇妙了罢!

只见李佑又转身向太后道:“臣奏请,逐彭阁老出殿,不然今日无法继续。为保存宰辅体面,原因就隐去不奏。”

彭春时冷笑几声,李佑这个奏请太儿戏了。他乃是入直文渊阁的武英殿大学士,现今最有资历的宰辅,朝政大小何事不得预闻?李佑有什么理由赶他离开武英殿?

这是要狗急跳墙,不惜撕破外皮,明目张胆与太后联合了么?殊不知这样死的更快,满殿这许多大臣岂是瞎子聋子,任由你为所欲为?

这种时候,被弹劾的人若有讲究,一般不出去自辩,就像刚才彭阁老弹劾李佑,李佑始终在沉默。而这个辩解任务一般都交给同党和手下,当然常常也有眼见不平,出来拔刀相助的人。

所以彭阁老并没有着急出面,随意扫了几眼殿内,李佑如此漏怯,应该有人看出状况了。这可是个绝好时机,只是不知道要便宜谁来刷声望了。

然而他却发现每个人都眼观鼻,鼻观心,对李佑的话置若罔闻,包括他提拔过的两个掌道御史也是如此,徐首辅更是不例外。

彭阁老有些诧异,又等了半晌,仍然没有一个人出面为他说话,似乎全体默认李佑所说…他渐渐由诧异转向惊骇,若如此下去,李佑的话就成了群臣公议,他就真要被赶出去了!

这是怎么了?为什么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他李佑只不过是个五品官,难道如此令人惧怕吗?若别人怕了也就罢了,徐岳这个堂堂首辅为什么也一动不动?

自太后摄政以来,不方便使用天子的便殿文华殿,武英殿就成了议事之所,至今已有十年。

彭阁老在从最早起,就是武英殿的熟客,但从来没在武英殿遇到过氛围如此奇诡的时刻。仿佛一个个熟识都变成陌生人了,偶尔有抬眼望他的,那目光中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明明自己是最明白的人,怎么眼下仿佛自己反而成了最不明白的那一个?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彭阁老突然不寒而栗,莫非李佑会妖法,在武英殿中施展了妖术,将人心全部迷惑了?未完待续

四百八十三章 指鹿为马

蒙在鼓中的彭阁老并不知道,刚才他出殿去请回归德长公主,虽然用时不长,但也足够李佑在殿中说几句话了。

当时,今日大谏议事件的明星李大人忽然斩钉截铁说:“殿上朝臣之中,必有为圣母出谋划策并暗中相助者,不然事不至此!”

众人闻言,心中俱都一凛。慈圣皇太后表现的可以说是很冲动很发泄,但又何尝不是有底气?

李大人又仿佛是自言自语道:“彭阁老今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