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部分 (第1/4页)

八帅是骠骑元帅、辅国元帅、镇军元帅、冠军元帅、羽林元帅、金吾元帅、神策元帅、神威元帅。

八将军是云麾将军、神武将军、龙武将军、龙骧将军、忠武将军、壮武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

八校是昭武校、振威校、致果校、翊卫校、宣节校、御侮校、仁勇校、陪戎校。

八尉是武骑尉、屯骑尉、骁骑尉、游骑尉、飞骑尉、旅骑尉、云骑尉、羽骑尉。

文武两部,各是四大阶三十二级,文以郎士大夫卿为名,武以尉校将军帅为名,泾渭分明,上下有序。尤其是武将散官,易风奏请杨坚,拟直接废除现在的四十余阶的杂号将军名。现在军中的那套杂号散将军名,从最低级的从九品下,到最高级的正六品,全都是将军,看的人都头晕。这在军中,如何分辨出高低上下来?易风现在把武散阶从最低的从九品下到正一品,一共三十二阶弄了一套全新的武散官,也兼用做军衔之用。三十二级四大阶,尉校将军帅,简单明了,却又等级分明。

第319章三生契合

“不错。”杨坚点头,这套新的散官体系,比起原来确实更好用更实用。而且他对于易风说在军中,在战阵上,还将把武散官的军阶弄的更直观一些的想法很有兴趣。

“臣拟将武散官的官阶设置成一套符号和图案,三十二级四大阶,分别用不同的猛兽和颜色来标示,如一品元帅以麒麟为标示图案,正一品的骠骑元帅为黄金麒麟,从一品的辅国元帅,就用白银麒麟。二品元帅用狮子,三品用猛虎,四品用猎豹,五品用熊,六品用彪,七品用狼、八品用牛、九品用马,再以黄金白银青铜黑铁做为正上、正下、从上、从下之分。将领们的军服铠甲上可以在胸前后背增加一块猛兽品阶补子,另外还可以按阶打制一些猛兽的肩章缀于肩上。。。。。。”

易风一边说,一边直接拿了支简单铅笔,就当着杨坚的面画了起来,给杨坚画了补服、文武的禽兽补服,还有肩章等等。

杨坚一边看一边连连点头,这一套一弄,确实要立体明了许多。尤其是武散官的猛兽补子和肩章,按赵王的话说,战阵之时,难免会有打乱的时候,到时军官和下属十分容易分散。那么这个时候,也不用去管建制职务什么的,直接就以军衔最高者为指挥者,重整阵形,形成临时的新建制,继续作战。等战后,再各归建制就好。杨坚虽然没有打过仗,但对于军事也并非门外汉,一听这话。就觉得这个想法很不错。一般情况下,军队里都是以旗号为标志。指挥作战,或者是收拢兵马。都是以旗帜为准。但如果增加这套武散官军衔制,那无疑是更好的补充。

“好好好,没想到你还有如此好的建议。快说,你还有没有其它好的建议,一次全说出来。”

易风见杨坚很是高兴,心下了不由的激动。当下笑了笑,“回至尊,对于官制改革,微臣目前也是初有些想法。不过许多暂时还不成熟。其它的先不敢拿出来,仅还有几点不算太成熟的先奏与陛下。”

“总的来说就是散官阶职化,而勋官荣誉化。”

勋官系统比起散官系统来说成形更晚,起于周齐混战之时,始于北周建德四年设置,当时以府兵制之统御官之名奖励作战有功的战士,后渐及于朝官,成为不理事的散秩,一直到唐后。勋官便渐成一个荣誉性质的加衔,并无实职,总体上,是从最初的实权重职。渐渐变为一个荣誉加衔。现如今朝廷的勋官有十一级,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都督。从一品的上柱国到正七品下的都督。这套勋官系统,名字一个比一个的响亮。很有南北朝时官职名称的特点。那就是高大上。哪怕只是个几十人的小头领,也能有个将军啊都督啊这样的衔头。

易风现在建议。就是直接把这套牛气轰轰的勋官系统,干脆的把他直接供上神台。彻底的让他荣誉化,成为完全没有实职的称号而已。最好是直接把他变成如特级英雄、战斗英雄等等这样的荣誉称呼而已。

勋官自隋以后就没有什么尊贵的了,到唐宋时彻底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荣誉称呼而已。因此易风也是毫无压力的直接把后来的那套成熟的勋官体系给拿了出来。

“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修武尉、保义尉、进义尉,一共十二转,勋官十二转,转数多者为贵。”比原来的多了一级,而且把上大将军、大将军以及那些开府仪同等都改了,连三个都督也直接改了。一来也是因为上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