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部分 (第1/4页)

王罡说罢,便在张官家的引领之下绕过照壁,穿过客堂,再经过一条长长的甬道,来到了张府的书房之外。身着八团缎直缀的王罡才踏进了院子,一抬头便看见一身青色长袍的张煌言已然站在了门口。于是他当即便三步并做两步上前谦恭的行礼道:“张大人好。这么早就来打扰大人您,实在是过意不去啊。”

“那里的话。王副会长还是先进来说话吧。”张煌言说着,客气地将对方请进了自己的书房。待到下人奉上茶点之后,他便以军人一贯的直爽作风开口道:“王副会长百忙之间抽空来拜访本官,想必是有什么要事要与本官谈吧。”

给张煌言这么一问,刚想喝口茶的王罡立刻便放下了手中的茶杯,拱手回答道:“不瞒大人,小人今日来府上冒昧拜访大人,确是有要事想请教大人。”

“噢,王副会长有要事要请教本官。是什么事啊?本官可不懂做生意的道道哦。”张煌言半开玩笑的说道。可他对面的王罡却丝毫没有开玩笑的心思,却见他向四周打量了一番之后迟疑道:“大人,这…在下的问题恐怕有些唐突。”

“王副会长有什么事旦说无妨。只要不牵涉军事秘密,本官大可知无不答。”张煌言爽快的说道。

“那在下就得罪了。在下听说大人不久之后就要离开内阁了。不知此事是真是假?这又算不算军部的机密?”王罡当即眼珠子一转,故意压低了声音道。

“我当是什么事呢。原来王副会长一大早来本官府上,就是为了这事啊。”张煌言先是不以为意的哈哈一笑,旋即又转了口吻感慨道:“看来陛下猜得还真没错呢。”

“张大人此话怎讲?难道女皇陛下早了道在下今日会来拜访大人吗。”王罡微微一怔道。

“也可以这么说吧。那日女皇陛下在本官临走之际,就曾提醒本官说,不出五日便会有大财阀来找本官。现在离本官入宫那日刚好相隔四天,而王副会长更是江南数一数二富豪。这不正应了陛下的那席花吗。”张煌言微微一笑道。

张煌言若是不提这事还好。这一提更是加深了王罡对张煌言与女皇那日所聊内容的兴趣。却见他紧跟着壮着胆子追问道:“大人那日究竟与陛下谈了什么内容?以至于陛下会如此坚信数日之后会有财阀拜访大人啊。”

而面对王罡紧追不舍的探问,张煌言非但有生气或是忌讳,反倒是大大方方的坦然道:“不瞒王副会长,陛下那日召本官入宫乃是为了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的事宜。陛下希望本官能出任乌思藏宣慰司总督一职,与达赖喇嘛一起赴藏参与决策。其间陛下曾向本官提及青藏等地地处偏远,朝廷想要在这些地区驻军,摆在面前的头个难题就是补给。而这一点仅靠朝廷驿站网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由民间一起与朝廷通力合作才行。这不,陛下才说要由民间出力。王副会长就心有灵犀地跑来找本官来嘛。”

“这么说来,陛下有意思派兵进驻西藏咯?”王罡又是一惊道。本想跑来向张煌言探听军部动向的他,不曾想到这一问竟然问出了如此大事来。需知派兵入藏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明朝时中原朝廷虽然也在西藏中部和东部分别设立了“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与“朵甘行都指挥使司”。但从指挥使、宣慰使到万户、千户、百户等各级职位均是由当地的土官出任的。其间驻扎的军队也是藏兵,而不是中原的人马。若是果如张煌言所言,那相关的补给可真不是一项小工程。

“不错。其实陛下已经就驻军一事同达赖喇嘛有过会晤。恰逢这段事件青藏等地局势极不稳定,出于对中原朝廷威严的信任,达赖喇嘛也表示希望朝廷能驻兵西藏稳定当地局势。”张煌言一脸向往的证实道。身为陆军尚书的他十分清楚,按照女皇陛下的设定,只要完成相应的布置,那从此以后西藏的军政大权将完全集中在朝廷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手中。而拥有军队做后盾的驻藏大臣在庶政上还会比达赖喇嘛更占一点优势。因此对于自己能从女皇手中接受如此光荣的任务,张煌言倍感荣幸之至。以至于他那日当场就决定了退出下一届的内阁,选择去西藏任职。

相比为帝国能收服西疆而的感到自豪的张煌言而言,王罡在听到此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商机”二字。虽然朝廷现在还没有明确表示要在西北大动兵事。但从陈、朱、张三人的描述中,此刻的他仿佛已经嗅到了硝烟的味道。在普通百姓的眼中,无论发生在哪儿的战乱都是一种灾难。而对于商人来说,战争有的时候往往将预示着商机的到来。姑且不论川藏、青藏等地每年数量庞大的茶马贸易,光是朝廷相关驻军每年的补给都是一笔不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