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部分 (第1/4页)

芮淄醴夂诺牟柯洹8�匾�氖强贫�卟吭谡獯斡胱几鸲��淖髡街谐隽ψ疃啵�焦σ沧畲蟆N饪松朴氤�⒌墓叵底匀徊皇瞧渌�晒磐豕�梢员饶獾摹�

不过吴克善所进献的东西倒不比其他蒙古王公丰富多少。但这并不会引起弘武君臣的不满。这一来是出于天朝上国的自傲,二来则是中华朝这些年从科尔沁获取的利润早已远远超出了在场其他蒙古部落所纳贡品的总和。所以这些贡品礼节上意义远大于其实际的价值。当然就孙露本人而言她并不赞成科尔沁诸部向朝廷纳。毕竟纳贡一说往往指的是藩属国对宗主国而言的。孙露不希望保持这种名义上的朝贡关系。然而蒙古人那边似乎将这件事看得很重。对此孙露与弘武内阁也不想操之过急,而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加大这些地区税收的比重,并相应减少。以达到从政治上到经济上掌握实际控制权的目的。

却见孙露在接纳下科尔沁部的贡品后,向着吴克善欣然开口道:“自从上次南京一别,算起来也有七、八年了,卿看上去依旧还是那般神彩奕奕啊。”

“谢陛下关心,臣这几年身子骨还算硬朗。这还不都是托陛下您的福,若非陛下您当年送给臣那些会长银子的羊。科尔沁哪儿会有现在这般的风光啊。”吴克善满面春风的奉承道。他的这话一出口,现场顿时就响起了一阵轻微啧啧声。

几个来自偏远地区部落的蒙古王公一听说有会长银子的羊,立刻就惊讶地瞪大着眼睛窃窃私语起来。而那些熟悉科尔沁部的蒙古王公则清楚吴克善口中那会“长”银子的羊其实就是绵羊。自从科尔沁部在朝廷的帮助下开始大规模圈养绵羊以来。成捆成捆的羊毛每年都会为草原带来成箱成箱的银子。科尔沁这个本不算大的部落也由此俨然一跃成为了草原上最为富裕的部落。至于那些起初担心汉人进入草原后会将牧场开垦为农田的蒙古王公,在看了科尔沁部的成果后也就此放下了心。更是从心底里相信了中华女皇的诚意。

其实无论是吴克善,还是在场的其他蒙古王公都没弄明白。并不是女皇的命令阻止了汉人移民大规模进入草原将牧场变成良田。而是从一开始中华朝就是冲着他们的牧场迩来的。当初纺纱机的改进,让中原的纺织业迅猛发展。然而当中原的汉布在世界各地“攻城掠地”之时,棉荒、毛荒、纱荒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中原的纺织商们。为了谋取暴利一些财阀便开始在南方的产粮区圈地养羊起来。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既得不到优质的羊毛,又影响了粮食的生产。为此尽快控制西北的牧区一直以来都是内阁的。而今也正是拥有了西北的牧区,朝廷才能在不影响纺织业的情况下,理直气壮地在中原产粮区禁止圈地放牧。西北的优质羊毛也同样保证了中华帝国的纺织品在世界各地的竞争力。毕竟像英国那样的弹丸小国,就算把全国的土地都圈了养羊,其产量都不可能与蒙古相媲美。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华向欧洲倾销布匹也算是在为对方的农业着想。想到这里,孙露不禁嫣然一笑道:“那里的话。因该是朕托了诸位的福才对。天朝的纺织业能有今天的规模,诸位的牧场可是功不可没。希望日后草原能继续与内地加强交往下去,这对大家来说都是一桩可喜可贺的事。”

“是,陛下。臣等日后将一如既往地以朝廷马首是瞻。”吴克善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卿的忠诚让朕颇感欣慰。朕听说卿的公子绰尔济骁勇善战,此次也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真是一门忠义啊。”孙露微笑着夸赞道。

“承蒙陛下厚爱。犬子年纪尚幼,这次只是随臣在战场上观战罢了。”吴克善谦逊的说道。

“哦,卿的公子今年几岁了?”孙露问道。

“回陛下,虚岁12了。”吴克善应道。

“朕的皇儿今年也11岁了。现在正在上军校。不如就让绰尔济来南京与朕的皇儿一起读书吧。也好让他学习一下火器的战法。”孙露想了一下决定道。

“能有幸与皇子殿下同窗是小儿前世修来的服气。臣回去后立即就让他收拾行装。”受宠若惊地吴克善眉开眼笑的答应道。

有了科尔沁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场的其他蒙古王公不再有所顾虑,纷纷心悦诚服地将手中的贡品进献给女皇,并表示从此臣服于朝廷。而这其中礼献得最为丰富的当属察哈尔汗额哲。二十年多前就是他将蒙古的传国玉玺献给了皇太极。如今当年不可一视的满清早已灰飞烟灭。但察哈尔王室的元气却并没有随之恢复过来。此次若非用中华朝的介入,察哈尔早就被准葛尔部给吞并了。于是认清形势的额哲很快就掉转矛头开始巴结起中华朝来。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