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看到张辽好奇的样子,王奇又解释道:

“我观吕布为人,乃是反复无常之辈,几年之后,若有人许以高官厚禄,他到时候必然反叛!我想此时文远就可以白白的得到一批久经战阵的老兵了!”

张辽立刻会过意来,只要自己和并州的小头目搞好关系,等到几年后吕布反叛时,这些小头目最起码也是个大头目屯长了,这时自己只要利用他们对吕布的不满,就不难收的很多成建制的部队。而这些部队本来就受过训练的,可以直接编入自己的部队,形成战斗力。而且由于和自己的部队一样,基本上都是并州人,还不会有部队和部队之间的隔阂。那几乎等于是平白让自己的部队增加了一倍。

“吕布的武艺很是不错,那主公为何不……”后面的话张辽并没有说出来,他本来想问那主公为什么不许以高官厚禄来招募他呢!但想想吕布的为人既然是这样,那王奇肯定是不会喜欢的。

“呵呵!吕布武艺越高,我就越不敢招募他,像他这样的人,留在身边的话,简直就像是在我自己的身边放了一颗,呃!一个油锅吗!”王奇本来想说放了一颗炸弹的,但突然醒悟现在还没有炸弹,才突然改口说放了一个油锅。

张辽连忙点头称是,这样的人放在身边的确太不安全了。

和张辽再说了一下怎么和王奇联络的事情,王奇就和张辽分开了,他还得赶紧回豫州呢,这次所花的时间可不比原来预计的要少。

王奇并没有亲自带着一万匹良马回中原,他叫了几个留在并州的王家家仆,让他们把马群赶到许县马场,自己则是带着众人提前回到了颍川。这次本来因为少拜访了几个地方的名士大儒,行程缩短了不少,但因为又去了一趟并州,反而让王奇回到颍川的时间推迟了。

对于在并州的安排,王奇很放心。虽然张辽不适合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但这次只要他按照自己说的去做,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而军事上的事情,交给他王奇是根本不必担心的。何况王奇还特地叮嘱过张辽,有什么事情办不了的话,可以请求在祁县的王家帮忙。以王家在并州的势力,在并州境内,应该很少有他们办不了的事。

在和王奇达成协议后,呼厨泉曾经要求王奇帮他们采办武器。王奇虽然手中有很好的钢制兵器,但是他可不会让匈奴人得到这么好的兵器的,实际上,单就单骑作战能力而言,匈奴人是远在汉人之上。不过汉人占优势的就是武器和城池了。不是王奇不愿以帮助自己的盟友,而是如果让他们得到了好的武器,到时候恐怕会爬到自己的头上来。所以虽然以王家的能力,要收罗一些武器并不难,但王奇还是表示并州管制甚严,不可能给予匈奴人太多的兵器,只是高价卖给了呼厨泉少量的铁制兵器。幸好匈奴人在汉人这儿买兵器的管制的确很严,所以呼厨泉对王奇的做法并不怀疑。

王奇到了颍川以后并没有按照王允的吩咐赶回谯县,此时已经入秋了。王奇决定留在颍川书院,开始他的著书大计。不过,在这之前,王奇特地跑了一趟许县,一则是关心一下今年的收成,再则也是通知他们准备接受那一万匹匈奴良马。

到了许县,王奇听到了很多高兴的事情,也得知了一件让他哭笑不得的事情。好事情很多,首先是炼铁作坊,根据王奇给马钧的齿轮设计图,马钧改进了他的水车风箱,从而使冶铁作坊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夏天天热的时候,马钧还制出了用水力推动的风扇,只是由于扇叶设计的不很合理,所以虽然转速很快,但是风力却并不是很大,王奇立刻指导他改进扇叶,改进后的风扇,风力加强了很多,站在它面前,虽然不至于站不住脚,但也让人衣带飘飘,临风起舞了。

粮食方面的丰收是最让王奇开心的了。今年新开垦了很多荒地,而收留了各地的流民后,颍川农庄的总人口已经到了近二十万。这次的粮食的产量增加了很多,虽然因为救济流民用去了一些粮食,但还是新得余粮近一百万石。等秋后大丰收的时候,估计还可以增加五百万石。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这么多的粮食,王奇知道,就算再来二十万流民,自己也可以放心的吃下了。

不过主管农庄事物的王顺,竟然说这次收成其实并不是很好,因为颍川这次也受了旱灾,虽然由于人力充足,及时的打井灌溉,但收成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要不然还会更多。

汉灵帝在去年改元为中平,但是老天似乎并不愿意让大汉朝太平,今年先是在黄巾的发源地冀州开始闹旱灾,接着很快的波及到了兖州,青州,和豫州,整个中原大地一片旱情。王奇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