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 (第1/4页)

对武将的封赏则是简单一些了,王奇刚刚被加封为左将军,能任命下属的品级自然就高了。直接将战功最卓越的黄忠任命为了偏将军,而关羽,张飞,许褚,樊稠,张济,杨奉也都被升为裨将军,典韦,赵风,夏侯兰,徐晃,已经投效了的徐荣,被华陀治好了手伤的武安国,都被任命为了校尉。已经被任命为校尉的刘辟,龚都也都有封赏。

至于一些编外人员,像负责豫州铸造事务的郑浑,负责制造事务的马钧,负责颍川商务的金贵,负责安全事务的王越等人,王奇也都进行了封赏,并且准备在改革后,给他们安排一个正式的职位。

封赏已必,王奇知道下面该进入今天的压轴好戏了。

“诸位!昨日天使拜访了王奇,且有一封天子诏令勤王的密诏交予王某,我现意欲遵旨出兵,诸位以为该如何进行?”

说完就将天子的密诏取出,交付给了众人传阅。当然,此时小衣上的臭味已经被王启用薰香消除了。

王奇最终还是听从了贾诩的建议,在府议上提出此事时,直接表明了要出兵支持的态度。

当时贾诩的意见是,众臣对于是否出兵迎接汉帝不过是两种态度,一种是迎,一种是不迎。不主张迎的人,自然是看出了迎回汉帝话,将会给王奇带来一个大包袱,他们基本上都是完全忠于王奇利益的人,如果王奇不表明态度,他们肯定会和主张迎接的人据理力争。但他们的这一态度,无疑会引起那些完全忠于汉帝的人的反感。到时候免不了言辞激烈,引起双方的敌视,虽然主张迎接汉帝的并不完全是忠实的保皇分子,但一旦起了矛盾,到时候难免会分成两块来站。贾诩虽然没直说,但王奇已经知道他的意思,那是怕王奇的臣子中出现党争。

既然到头来王奇还是会决定出兵迎接汉帝,那还不如直接表明态度,这样的话,那些完全终于王奇的人,也会把思考的方向转到怎样才能更符合王奇的利益上去,而不是追究要不要迎。贾诩相信,王奇的臣子基本上还是忠于王奇的,只要不涉及那些君父之争,一般的争论并不足以动摇彼此的感情。

“主公!关羽愿率一旅之师,前去上党将天子迎接回来!”最先说话的果然是关羽。

“主公!张飞也愿意去!”旁边的张飞迫不及待的说。

即将开春,他也不安于闷在府里了。

“此事关系重大!还得从长再议!”历来是文官之首的戏志才出言道。

关羽听了皱了皱眉,但是戏志才在文官中极有威望,他这么一说,其余众人立刻出言附和,关羽到不好再说什么了。一旦开始从长计议,他这样的武将还真插不上嘴。

“若要迎回天子,少不得从河内过境,但现在河内有车骑将军袁绍在,恐怕他那儿不好过呀!”说话的是历来很积极的荀谌。

“呵呵呵!这到不成问题,据情报显示,袁绍在开春后,就会有所行动,目标好像是冀州!”主张情报的贾诩笑道。

“哦!看来那韩馥是准备开门辑盗了!”刚刚出任治中从事的荀彧出声道。

“哈哈哈……”众文官一阵大笑。

“出路是没问题了,但此事还是不能直接进行!天子这是密诏,如若主公直接出兵讨伐吕布,到时吕布再用天子的名义下一道圣旨,我们就会师出无名了!”鲁国相荀攸道。

“不错!”梁国相程昱道,“如今洛阳已经修缮的差不多了,主公可以先用迎接天子回京师的名义要求吕布放天子回京!如果吕布拒绝天子回京,到时我军就可以以挟持天子之名出兵讨伐他;如果他听从了,那更好,等他到了洛阳,在主公的地盘,怎么处理还不是由主公说了算吗!”

“即便如此!也还是不能马上就出兵呀!”老成的戏志才犹豫的道。

“这是为何?”关羽沉声道。

他有点忍不住了,哼,你这是什么态度,难道不打算迎接天子吗!

旁边的荀氏叔侄,陈氏兄弟脸上也有点不大好看,他们是主张限制皇权的,但是绝对忠于汉帝,如果戏志才是不主张迎接汉帝的话,他们肯定也不会同意。

“兵甲未备,何以为战?强敌窥视,何以言战?主公欲改制军伍编制,如今还没开始,又怎么能够轻易出战?”戏志才不温不火的道。

王奇自从回兵颍川后,就开始叫弓骑兵大规模的更换制式牛皮甲;而其中最精锐的一万部队,则是更换重要部位加了铁片的细鳞甲,还给他们配备了制式的铁臂弓;全部的步兵也开始更换制式的半身甲,制式的全身甲,制式的长枪,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