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1/4页)

们也没有把她说出来。

“上一次去安家门里求过一次没有成,我们这几把子老骨头要是不能给晚辈们担些事情,还活着做什么,”大叔公再次开口:“有胆大的,愿意跟着我们一起去安家再说一次的,只管站出来。”

哗哗啦啦一阵说话声,大家都愿意去。有几个胆子小的不愿意去的,听着这么多人要去,也跟着说好。只有王媒婆是带着一脸笑不说话,她不缺这一年的租子,也不敢去得罪安家门里。王媒婆看着这院子里的傻人,她嫁到这个村子里,喝这村里的水,打心底还是看不起邻居们。

脸对着黄土一辈子,一年能落下来几个钱。

王媒婆不说好,她只想着安老夫人有时候欢喜,让媒婆们去坐一会儿,走的时候都是有果子拿着回来。随手给一件衣服,当铺里也能当上些钱。王媒婆只是笑不说话。

还有一个不说话的是来弟,来弟站在人群里,侧着耳朵人说话,睁着眼睛不时看着王媒婆,来弟也笑,来弟要听一听叔公们如何让王媒婆去。

“大家伙儿都要去是不成,”叔公们最后拿主意:“咱们再去一次,不是为闹事,和安家也是多少年的情分;也不是为抗租,受灾是实情;这样吧,咱们选上几个人,把咱们的苦情说一说,去几个家里最艰难的人,再去几个会说话的人,就是说不拢,也不要在那里闹脾气才行。”

这里开始定人选,来弟这才拉着有弟的小手:“有弟也算一个,”

大家都愣了一下,都露出来不用的神色。来弟家里今年交得起。庄稼人家都是省事避无事的人,觉得只有姐弟俩不容易,不用去惹这个祸事。说白了,有一半结局或许是祸事。

“有弟常说,以前艰难,村里人帮过不少,让有弟也去吧,有弟能哭着呢,”来弟这样说过,大家这才有些明白。刚才定人选还真的是以为去几个家里最艰难的人,现在一起明白应该去的是哪些人。

于是乎,能哭的去几个,有两个妇人是大家一起夸赞应该去的,她们农闲时去趁活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行当,就是帮着别人家里丧事去举哀。有人家里有丧事,怕不热闹哭声不够响。哭声越响,声震云天,走的人魂灵儿也能听到,邻居们听到也会夸这家子的子弟们孝顺,看看多伤心。

这两个人算是去安家哭诉的生力军,正在为自己揣摩任务:“我们到哪里就跪下来哭租子交不上来,哭这天气,”三叔公露出笑容:“再哭一哭安家是个仁德的人家。”来弟捂着嘴低下头来笑,算是这群情振奋中人的一个特异分子。别人都想着自己租子呢,所以笑不起来。

这一会儿王媒婆也要笑不出来了,她心里在转着鬼主意。这事情要闹大,安家老夫人向来对我不错,安夫人也是和气的人。再想想安家的果子安家的果馅儿酥饼。。。。。。王媒婆在心里盘算着,去安家告个密。会给多少钱。

正想着间,叔公们露出笑眯眯的表情,一起对着王媒婆转过脸来,这笑容让王媒婆无端的打了一个寒噤。大叔公在桌角上敲了敲烟锅里的灰,这“当当”地声音让大家说话声音都小下来。

“田家的,你咋不说去,我们要会说话的人。这村里头要说数一数二会说话,又见过世面的人,只有你了。”大叔公这样开了口,王媒婆吓得心一惊,连连摆手道:“我,我不去,我,”刚说到这里,机灵的王媒婆就发觉这话不对,赶快闭上嘴。再扫一眼村里人,果然有些人是有怒目的神色。

这一下子人群里,只有来弟一个人低着头在笑。别人是要么怒目王媒婆,要么盘算着心思。没有笑的心情。

“田大,你说呢,”大叔公把话头儿对着王媒婆的丈夫田老汉,田老汉比叔公们还差着一个辈儿。这村里倒不是只有一个姓“宋”,别的姓氏也多有一些,但是村里只要肯接纳下来,搬进这村里来后,不管姓什么都是村里人,出份子钱也得出一份才行,何况是这主意,也得跟着行。

王媒婆自嫁入到这村里来,自称是王氏,不肯用丈夫的姓,不象三叔的妻子就是三婶。田老汉当然要向着自己的妻子,可是妻子在这种时候不如租子。靠着妻子一张嘴皮子挣谢媒钱吃饭,田老汉也可以想到那滋味儿不好过。

“行,俺家的能说会道哩,还是见过场面的人,到时候让她去同安家说说理儿,她一定行。”田老汉觉得能为村里出些力气,这事情过后,肯定俺家要比以前要受人尊重。有那指着院门骂“媒婆的嘴不是嘴”的人家,他还敢来吗?

说媒拉纤的,肯定不是件件桩桩都让人满意。为着谢媒钱说媒,象来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