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其他的面试还有用友北分、用友安易、建行北分等。那个大型石化公司的面试比较特殊,长长的会议桌挤满了人,但只有我一个人是被面试者,见到这么多人我反倒不害怕了,干脆就把它当做一个朋友聊天会,甚至根本都没把自己当主角,各位面试官的轮番轰炸我应对自如,虽然最后两位考官流利的英文对话让我大骇,但我仍然保持了刚进去时的风度。最后那个问我问题最多的人要求我下午抽时间再来一趟,面试后人事处长亲自送我出来,我才知道那就是一把手。又一次去时,那个豪爽的院长很坦率地告诉我说,请你来不是想跟你谈能不能来,而是谈来了干什么。说心里话,这个院长我还是很钦佩的,也很有好感,他曾经是某个著名大学的副校长,后来刚刚调任这里不久,打算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可惜最后我没有选择那里。最可惜的是另一个大型石化集团,每一轮面试我都极为紧张,打足精神,小心应对。因为这个公司的实力背景和工作职位我都非常喜欢,甚至里面的工作风格也让我神往。最后历尽艰难,几度坎坷我终于拿到了offer,当时心中真的是狂喜,要不是那个政策性银行最后的出现,现在我已经在里面舒舒服服的做实习,写论文了。平心而论这个公司里面的人真的对我很nice,工作内容真的很诱人,工作环境真的是很好,真的都是真的……。其他还有政策性银行规模宏大的笔试,气势慑人的面试,这些面经,网上很多,懒得写了,如有兴趣自己去找吧。

心路历程

在最初经过了一些面试后,有些公司给了我offer,但职位不是让我很满意,有些则直接要求我马上去上班,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经过第一轮求职狂潮后,我懈怠了很多,开始又有点恢复了老状态。这时候一些最好的外企基本上已经招完了第一轮,剩下的也是一些鸡肋,只是时不时的会有一两个据说很有钱的公司来招人,那场面叫一个壮烈。几轮热闹之后,我就明白了中标的概率是有多么小了,也就明白了简历被挑中这样的事就像是中彩票一样,虽然也要靠实力,但在这浩荡的求职牛群中,是否能拿到那张旧船票真的只能靠老天爷的眷顾了。当然如果你是一头神威凛凛的巨型牛魔王的话,又另当别论了,不过我想大部分求职的学生还都只是小牛,高矮胖瘦虽有那么一点点不同,但在挑简历的生死判官们看来都一样,都是那么一堆一块。

其实当时除了投简历和面试外,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利用起来,也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但根本就没有那个心思,幸好当时我已经脱离了用酒精来麻醉自己的低级趣味,因为太花银子,还是“关税”和CS来得更廉价些。即使是在如此恶劣的求职竞争环境中,经过我的争取,也开始有一些公司向我招手,但那些职位都不太适合我,我实在是不想勉强自己,所以放弃了。现在看来我根据网络上的消息直接针对具体公司的努力起了一些作用,这其中包括那次长途跋涉去听用友北分的演讲。还有我听从一个朋友的劝告,在网上不断更新的简历也为我赢得了几个电话,不过大部分都被我直接拒掉了在我投简历最积极的时候,平均每天我会投出去四五个简历邮件,偶尔还会寄出去一些。但是这个速度还是远远跟不上求职信息更新的速度,有好几个我特别喜欢也很想去的单位被我错过了,现在回过头来看,是大量明知没有希望或是自己也不喜欢的公司分散了我的精力,希望求职的后来者能引以为戒。当然这样广撒网的方法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只不过效率极为低下而已。而且还奉劝各位,如果时间不是很紧的话,各类招聘会也还是去转一转,因为我周围时不时的会有消息说某人通过招聘会得到了面试机会,只不过这和上面的方法一样,效率极低而已,但如果你该做的都已经做了,与其在宿舍焦躁不安,还不如出来转转,安慰安慰自己,万一中了那万分之一的概率呢。这之后我又得到了一些面试机会,每次成功的就不提了,如果失败了我都会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比如某证券公司面试的失败是因为我事先根本没有去了解这个行业,还有一个我很喜欢的外企是因为我在最初对另一位招聘人员流露出了对工作地点的不满意,结果在进入面试后被她认出了我,呵呵,实际上当时我对那个工作地点也不是完全拒绝的。还有一个事例可以对急于随便找到一个工作的人有点启发,有一家比较有名气的台湾IT企业招我进入面试,在我看来纯粹是因为我把薪金要求写得很低,因为我的各方面背景和他的工作职位要求实在差得十万八千里,不过我不想去这样的企业。经过几轮面试的折磨,我开始无惧于各类面试,不管是单打独斗还是群殴乱战,早就横下一条心豁出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