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 (第1/4页)

我们这六个团出击,主要还是为了与八路军相配合歼灭日军的,你以为是光为了援救平型关啊。

高建白无言以对,只得退出。

此时前线激战正酣,别说相差两个小时,就两秒钟都不是那么好熬的。

高建白简直觉得时间已停滞,手上的表已经不走了。

好不容易挨到8点。

六个团在哪里呢?

高建白一把拿过电话,直挂联络官:8点过了,为什么还不动?

对方的回答差点让他晕过去:8点改成12点了!

这是一个诡异的秋天,雁门关已经下起了大雪,平型关这里虽然没有下雪,但是雨一直没断过,前线官兵半个身子都泡在战壕里,真是又冷又饿。

高建白在指挥所里踱来踱去,不时看表,估算着该死的12点什么时候才能到。

12点到了,援军竟仍未有任何动静。

再次拿起电话。

这次高建白的“限度”,已经放到了“一小部兵力”。

多多少少援一下吧,把这里异常危急的局势缓解一下再说。

对方似乎被打动了,答应派两个连来支援,不过说要到明天早上4点才能到。

9月24日,早上4点,没有任何意外,两个连根本没露面。

高建白忍无可忍,拿着二战区给他的回电命令就去找那个联络官。

把命令往桌上啪地一摔。

二战区的命令,白纸黑字,写着是当天下午6点,配合八路军从平型关出击,怎么你们说变就变,而且变了这么多次,哪有像你们这样指挥打仗的。

高建白很自然地就想到,这一定是下面的晋军贪生怕死,故意违背二战区命令,坐视自己这样的客军牺牲而不救,因此怒不可遏,说的话也很不客气。

你要负“贻误战机”的责任,全国民众的眼光都集中在平型关,你不要做民族的罪人!

这个大帽子往上一扣,联络官变得脸色煞白。

等他把上级命令拿出来,高建白清清楚楚地看到上面写着:“非有阎长官电话,不得出击”。

原来“贻误战机”的是“阎长官”本人!

高桂滋是在帮晋绥军保卫山西,这种时候,老阎的心无论如何不至于歹到只想牺牲友军,保存自己的地步,要不然,也不会声称让李服膺人头落地了,他之所以迟迟不派预备队出击,非“不为”,而是“不能”。

归根结底,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出击,总以为再等一等就是好的,同时也以为高桂滋的部队是块海绵,只要挤,就能出水,所以宁愿拿些假消息来搪塞,“哄”对方能撑多久就多久。

真是无语了。

联络官比老阎还厚道点,因为离战场较近,知道第17军确实已接近山穷水尽的程度,说那两个连还是我调来给你们用的,不过全系新兵,仅能聊以“壮士气”而已。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高旅长再发火也没用,只得重回指挥所。

9月24日这一天,平型关之战已进入残酷阶段。

见无法从正面攻克平型关,板垣师团便转向附近晋军据守的一块高地,一打,高地就被打下来了。

在这之前,高地其实已被晋军丢过一次,是由高建白收复过来的,没想交到晋军手里后又丢了。

这个高地还不能不在乎,它直接影响到平型关能否固守。

此时大雨如注,高建白组织敢死队,前仆后继,冒雨从板垣师团手里再次夺回了高地。

50多人的敢死队,幸存下来的只有11人。

到底什么时候,援兵才能到呢?

会到的,只不过因雨要推迟,等雨稍停后,晚上8点方能出击。

高建白都快气得说不出话来了,我们这么多天来在雨中鏖战,你们晋军遇到雨难道还不会走道了,究竟要什么样风和日丽的天气,才肯屈尊出来溜一圈呢?

没有例外,到了晚上8点还是看不到人。

说是时间又改了,由于“预备队行军疲劳”,改为9月25日凌晨4点。

大家悲愤到了极点,算起来,这已是第五次更改出击时间了。“疲劳”、“疲劳”,这预备队前面就没怎么打过仗,何“疲”之有?

不仅是旅长高建白,作为军长的高桂滋同样急得要跳楼。

第17军的预备队已全部顶了上去,到实在无法可想的时候,连数十个骑兵也被他搜罗出来,骑兵当步兵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