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页)

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明·李中梓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不寐的病因及治疗提出了卓有见识的论述,《医宗必读·不得卧》云:“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日气虚,六君子汤加酸枣仁、黄芪。一日阴虚,血少心烦,酸枣仁一两,生地黄五钱,米二合,煮粥食之。一日痰滞,温胆汤加南星、酸枣仁、雄黄末。一日水停,轻者六君子汤,加菖蒲、远志、苍术;重者控涎丹。一日胃不和,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山楂之类。”清·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卷十二》云:“是以壮年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阴气衰弱,则睡轻而短。”说明不寐的病因与肾阴盛衰有关。

西医学中不与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相关联的失眠为原发性失眠,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失眠又是多种精神障碍和多种躯体疾病中的常见伴发症状,当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时亦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正常睡眠依赖于人体的“阴平阳秘”,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神安定,卫阳能人于阴。如思虑过度,内伤心脾;或体虚阴伤,阴虚火旺;或受大惊大恐,心胆气虚;或宿食停滞化为痰热,扰动胃腑;或情志不舒,气郁化火,肝火扰神,均能使心神不安而发为本病。

一、病因

1。情志失常

喜怒哀乐等情志过极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不寐。或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气郁化火,上扰心神;或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或由喜笑无度,心神激动;或因过度忧思,伤及心脾,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而致心神不安;或由暴受惊恐,导致心虚胆怯,神魂不安,均可导致夜不能寐。

2。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宿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失和而不得安寐。此外,浓茶、咖啡、酒之类饮料也可导致不寐。

3。劳逸失调

劳倦太过则伤脾,过逸少动亦致脾虚气弱,运化不健,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奉于心,以致心神失养而失眠。

4。病后体虚

久病血虚,年迈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亦可因年迈体虚,阴阳亏虚而致不寐。若素体阴虚,兼因房劳过度,肾阴耗伤,阴衰于下,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而心神不宁。

二、病机

不寐的病因虽多,但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因血之来源,由水谷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得所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调节有度,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阴精内守,卫阳护于外,阴阳协调,则神志安宁。

不寐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肝郁化火,或痰热内扰,心神不安者以实证为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或心胆气虚,或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心神失养,神不安宁,多属虚证。但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

不寐失治误治可发生病机转化,如肝郁化火证病情加重,火热伤阴耗气,则由实转虚;心脾两虚者,饮食不当,更伤脾胃,使气血愈虚,食积内停,而见虚实夹杂;如温燥太过,易致阴虚火旺;属心肾不交者,可进一步发展为心火独亢,肾水更虚之证。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不寐,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2。可伴有头昏头痛、心悸健忘、心烦、神疲等。

3。常有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及病后、体虚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

不寐应与一时陛失眠、生理性少寐、他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区别。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陛失眠不属病态。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生理状态。若因其他疾病痛苦引起失眠者,则应以祛除有关病因为主。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不寐首先应辨虚实。虚证多为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如虽能入睡,但睡间易醒,醒后不易再睡,兼见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多属心脾两虚证;如心烦失眠,不易入睡,兼见心悸,五心烦热,潮热,多属阴虚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