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4页)

最关键的是,姓王的信使传的大都督令让刘良佐感到无比难以接受。

大都督已经知道清兵回师的目标就是刘良佐,命他放弃现有地盘,立即率兵南下,向扬州靠拢,到时自有扬州军前来接应。

大都督说那叫保存有生力量,但放弃了地盘,刘良佐知道自己就啥也不是了,没有了地盘的军阀还叫军阀吗?

自己的六七万人马,虽说能打仗的不多,但平日里总要让他们吃个半饱,离开了地盘,哪儿去给他们弄吃的?饷银?一般是不发的,都发了自己哪儿弄钱去?

刘良佐纠结之下,又是故伎重演,一个字拖。

不过这信使好象并不着急,每天就在驿馆里看看书,有时到街上转转,一点不象多铎的信使,一天都要来催上三回。

这没拖上几天,把多铎的大军给等到了。

清兵没有直接攻打寿州,不过又派来了信使,这信使可不是一般人。

多铎的耐心在扬州已经被消磨得差不多了,对刘良佐的首鼠两端也是极其恼火。

现在大军兵锋直指寿州,离寿州也只有二三十里的路程了,还是没有得到刘良佐的准信。

依多铎的意思,就要直接攻城,攻城后“三日不封刀”,这在扬州没能举起的屠刀就要砍向寿州。

孔有德拦住了多铎。

虽然多铎火气大得就要点着帅帐了,但孔有德还是壮着胆子给多铎提了建议。

孔有德说,现下不同大军初始南下之时,那时大清兵势极盛,一路上各守军望风而降。现在刚刚在扬州和**都遇到不小的挫折,虽不至伤筋动骨,但也损失惨重。

这新上任的淮扬大都督罗剑似乎不同以往大明官员,其笼络人心的本事是史可法所不能比的。

这刘良佐部灭之不难,但若如此,恐今后各地明军都对大清产生畏惧之心,若各部尽皆拼死抵抗,再加上那淮扬大都督居中调度,大清再要灭南明伪朝,恐阻力甚大。

依孔有德的意思,这刘良佐部剿不如抚,若大清能大用刘良佐,必能对其他明军将领有示范作用,且寿州、凤阳一带局势安稳,大清亦能安心整军备战,待机再南下剿灭南明伪朝。

为大清甘愿肝脑涂地的孔有德毛遂自荐,要亲上寿州劝降刘良佐,唯一的要求就是大军再向前十里。

孔有德一番话打动了多铎,也让多铎感动不已,暗自感叹如若这大明、大顺的降将都如孔有德一般,大清一统天下,当真指日可待。

寿州城中已经乱得一团糟,大街上到处都是准备弃家出逃的百姓。

刘良佐的伯爷府周围已经是戒备森严,府前中门大开,这是迎接最尊贵客人的礼节。

孔有德执着刘良佐的手,两人一起说笑着走进大门。

此时的孔有德显得极是亲切,这让刘良佐有些受宠若惊,这可是大清恭顺王爷,对自己竟然如此礼贤下士,真是无以为报啊。

待到了堂中,仍是笑容满面的孔有德极不见外的坐到了主位上,这让刘良佐有片刻的诧异,不过很快就想通了,人家是王爷呢,坐个主位算个啥,自己坐客位也没啥。

“明辅贤弟啊,上月你派人拜见大清豫王爷,欲归顺大清,豫亲王心中甚喜,只是此前大军巡视江南,未能与贤弟亲近,很是遗憾啊。”

刘良佐一听,合着我年龄比你大,到你这儿也成“贤弟”了,唉,算了,贤弟就贤弟吧,谁叫人家是“王爷”呢。

“回王爷的话,明辅对豫亲王早就心神往之,只是在这寿州保境安民,也抽不得空去驾前拜见豫亲王,也是有所遗憾啊。”刘良佐打着哈哈,当然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是啊,贤弟守土有功啊,豫亲王心里记着呢。”

孔有德心道,你不祸害百姓就不错了,还保境安民呢,也打着哈哈,不愿一下打出全部底牌。

“若明辅归顺了大清,不知豫亲王欲如何安顿小弟,还请王爷明示。”

刘良佐心里着急,忍不住直接问道。

“明辅贤弟识时务者为俊杰,甚好,甚好!”孔有德有意吊吊刘良佐的胃口。

看着刘良佐恳求的眼光,孔有德心想不能把他逼急了。

“豫亲王说了,你部若归顺大清,仍镇守寿州、凤阳一带,豫亲王已上奏朝廷,拟封你为一等子爵,加总管衔,提督寿州、凤阳。”

孔有德这次一股脑儿把大清招降条件都说了。

刘良佐一听,呆了半晌,合着大清招降自己,这条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