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 (第1/4页)

“长寿兄也在啊?我不在南京的这些日子你们辛苦了。”罗剑笑着跟朱聿键打着招呼。

“兴华,你这次北京之战一战定乾坤,打得真是漂亮啊!”朱聿键拱手对罗剑表示祝贺,罗剑也是抱拳还礼。

“大家都坐吧。长寿兄,今天来不光是为了祝贺吧?有事长寿兄直说就是了。”罗剑知道朱聿键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等了这么久,肯定是有事的。

“呵呵,兴华,那我可就直说了。现在全国将定,咱们是不是该考虑将政府往北京迁移了?”朱聿键问道。

“长寿兄,你是说把首都迁到北京?”罗剑问道。

“是啊,不少人都是这么想的呢。”朱聿键说道。

“长寿兄,这个问题我还真没考虑过,现在全国并未全部光复,咱们军队还在外面打仗,现在考虑这个问题是不是太早了点?”罗剑有些为难地说道。

其实罗剑在回来的路上已经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自己的前辈们将首都定在北京是当时的政治环境决定的,新中国的海军力量极为薄弱,南京地处长江口,当然不适合作为首都。

而前辈们面临困难的政治环境现在的南京政府都没有,而且南京政府现在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海军。再往远一些看,明成祖隶棣当初迁都北京,是为了“天子守国门”,是为了防止游牧民族的入侵,以现在南京政府的军事实力,游牧民族肯定不能再为害中原,那么往北京迁都的必要性在哪里?

现在南京政府的经济重心基本都在南方,这一往北京迁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是好是坏,罗剑觉得很难判断。

基于这些考虑,罗剑在回来的路上就在心里作出了决定,起码短时间内不考虑迁都问题。(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五章 日本到底发生了什么?

“长寿兄,咱们现在不考虑这个问题好不好?迁都耗费极大,咱们收复了这么大的地方,一切都是百废待兴,现在一切当以稳定为上,咱们先让老百姓吃饱肚子再考虑这些问题你看行不行?”罗剑考虑了一下,对朱聿键说道。

“哦,兴华你的想法是这样的。”朱聿键有些失望地说道。

朱聿键见罗剑不想谈论这个话题,寒喧了几句说告辞离去了。

“渭生,你可是个大忙人,今天怎么也有空过来了?”

卢渭的职位不高,一直等到众人都向罗剑表示了祝贺,寒喧一场离去了,这才从角落里站了起来。

“大都督,祝贺之类的话我也就不说了,大家说得够多了。今天我来找你,就是想跟你谈谈日本的问题。”卢渭的脸色有些严肃,罗剑估计在日本肯定发生了一些不利于中国的事情。

“来,渭生,咱们不急,慢慢说。”罗剑招呼卢渭坐了下来。

“大都督,这半年多来,我带着商队去过几次日本,日本变化很大啊。”卢渭坐下之后,有些忧心地对罗剑说道。

罗剑没有打断卢渭的话,用眼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大都督,你们这次在北京没有找到那个叛逃的车间主任冒雨石吧?”卢渭说道。

“哦?你不提醒我还真忘了这事。渭生,是不是这家伙被日本给弄过去了?”罗剑吃惊地问道。

“可不是呢,听说日本是通过朝鲜花了二十万两银子从满清朝廷手里买去的,半年前他就到了日本。要不是我有个随行人员在江户碰巧看到了他。我也不知道这事。”卢渭说道。

“渭生。一个冒雨石倒不至让我们忧心,不过咱们必须尽快向日本幕府提出交涉,让他们把这家伙给我们送回来。”罗剑对一个车间主任倒并不十分在意。

“大都督,我也知道一个冒雨石实不足惧,但一些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以前我们商队前去日本,尽管咱们与他们有条约在先,但他们都是十分不情愿,想尽办法为难我们。但最近几次商队前去无论什么要求他们都全部答应了。”卢渭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

“哦?渭生,说说你的看法。”罗剑对卢渭能够如此思考问题很是高兴。

“我就是觉得日本的态度变得有些太大,这才通过不少人了解了一些情况,才知道日本幕府正在酝酿着一些重大变革,其中心是就是学习咱们提出的科学技术。前不久他们又要我们商队带回几百学生,我考虑很久,没有答应。”

“当然不能答应他们,渭生,你做得对!”罗剑说道。

一旦留学生来得多了。总有一些人会逐步融入中国,人种本就一样。到时候他再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