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光明寺一役,诛明教左右使、三法王,余者散众尽皆伏首。”李承恩就那样踏着清晨的霞光朝他策马行来,语声淡淡,“陆危楼老谋深算,被他逃脱尚在意料之中。只是那身携《山河社稷图》的萧沙,也踪影全无。此事,王爷怎么看?”

李倓未发一言。

拓跋思南皱眉:“萧沙,没有截住?”

见李承恩点头,他单手提起剑来,再不多问,也不理李倓,迈步往营外去:“我去追。”

只剩李倓跟李承恩静静对视。

李倓忽然摇头失笑:“将军一早便猜到,我要的是那东西?”

“我并不知。”李承恩微微垂下眼,去看泛着血色的枪刃,“我只知道,你要做的事,再不是我能听之任之的。”

他缓而慢地抬头,唇角扬起一个弧度,似乎带着笑意,又似乎隐着决然:“我认识的建宁王,我认识的那个李倓,是个曾经说,要和我一道,守这万里河山安平的人。”

“自从我当上天策统领开始,就一直在等他。”马背上的将军朝李倓伸出手,手心向上,像是等着谁来交握,“我不信他是个为图权势出卖良心的人。他在谋划什么,现在告诉我,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我们还可能同进退。”

李倓看着伸到自己面前来的那只手。

掌心长年握枪,生着厚茧,修长有力,还沾着今夜一场厮杀过后,尚未干透的血迹。很近的距离,三尺开外,悬在空中。

又好似隔了万水千山人海喧嚣那么远。

最终他脸上浮起一瞬间的笑意,忽又褪去,一字一顿地拒绝:“我要走的路,和你不同。”

李承恩眨了眨眼。

朝阳初升,耀眼的金光破开云层,晃得人眼睛生疼。

他终于收回手去:“那我不等你了。”

年轻的将军狠狠一提缰绳,打马没入重重人潮里。倏忽而至的和煦阳光骤然黯淡下去,李倓抬首远望,天边不知何时黑云堆卷,阴阴沉沉,像是要下雨。

他没来由地想起,也是这样一个风雨欲来的天气,江南西子湖畔,藏剑山庄盲去双眼的庄主云淡风轻地对他说,王爷谋略天下,算无遗策,只算不透人心。

——TBC——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写到分道扬镳了!大概剧情线到一半了吧……

第 29 章

(二十七)

明教之祸,大约可以算得这些年来,江湖局势动荡不休的始端。

先有前朝大将后人宇文灭、宇文敌兄弟在龙盘山叛乱,被镇压后逃入十二连环坞,后又有恶人谷声势汹汹,气焰滔天。于是八大掌门人密会衡山,议定联立浩气盟,取孟子中“浩然之气”之意,与恶人谷相抗。

担任盟主的谢渊出身天策,是李承恩力荐,此外还有不少各门各派的精英齐聚。浩气盟成立不过月余,盟里便有“浩气七星”的声名传出来。其中有个最为神秘的人物,精通暗器、用毒、易容、潜踪密术,据传一天他是自己找上门来,用斗笠遮去面目,与谢渊密议良久,而后得盟主重用。至今没有人知晓他的底细。

单名“影”。

李承恩初时未曾留意。直到某天去往浩气盟议事,路上穿过竹林小径,忽闻身后风声异响。他反应机敏侧身一让,几枚被当作暗器的竹叶从眼前扫过,夺地一声钉进竹枝上。

“啧,不愧是天策统领。”暗算他的那人话里带着懒洋洋的笑意。李承恩回头,看见一人凭空落下,点足立在道旁石灯上,白色面具严丝合缝遮住脸:“好久不见。”

熟悉的身形,熟悉的声音。

景三景三,合起来便是个影字。

“居然是你,早该想到。” 李承恩略略抬起眼,笑了,“看起来,你小子似乎混得不错?”

影抱着双臂,好不得意:“我现在是江湖名人。和名人说话,要有礼貌。”

李承恩失笑。他还须赶往落雁城,稍稍闲聊两句,便要告辞,影忽然问他:“听说,你跟某个王爷闹翻了?”

李承恩微微垂眼,似乎是笑了一笑,又似乎没有,语声平静:“道不同而已。”

影耸耸肩,从石灯上跳下来:“那个家伙,看着翻手云覆手雨的,其实是个年轻小孩心性,要哄的。”见李承恩不答话,搭手过来用力把他肩膀一拍,“或者他想做的事不是你想的那样,也说不准?”

李承恩双眉一轩:“你知道他在做什么。”

他话音肯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