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部分 (第1/4页)

秘书踌躇的盯着陈易的箱子,似乎有些被他的年龄所迷惑,小声道:“重组当然是由市政府主持。”

陈易哈哈大笑,道:“市政府有几十亿的现金?江宁什么时候这么富了?说实话,谁付钱给造船厂重组。”

“我不能说。”

“所以我才先找何市长说话。”陈易伸出手指,点了点门上的牌子。

看着比自己还要小10多岁的陈易,秘书同志很无奈的回答:“我进去问问,但何市长现在很忙。”

他是为拒绝准备借口中。

陈易使劲点头。

秘书很不放心的往里走去,陈易提上箱子就跟上了。

他的战斗力此时得到了极大的体现,两人相隔几米远,秘书愣是没有发现。

“何市长,陈易在外面,想问关于船厂债务重组的事情。他好像想参加……”

“陈易?”何复汉穿着正装,独自一人端坐的模样也像是在开大会似的。

陈易忽然从秘书背后钻了出来,笑道:“何市长,就是我了。”

何复汉认真的仔细的,像是豺狼瞅狼似的道:“你就是陈易啊。”

“是我了。”陈易将黑色手提箱放在了桌上。

“这是?”

“我为船厂重组准备的心意。”陈易微微一笑。

何复汉趁机拉下了脸,冷声道:“我不收贿赂。”

“说实话,我没看出您敢收这么多。”陈易笑的如同逮到豺狗的狼,他打开了手提箱,并将其正面转向何复汉,道:“这是我准备用于重组竞标的保证金,5000万美元的不记名国债,和现金一样。”

何复汉的脸色微变,他的秘书则好奇的向前挪了两步。

5000万美元的国债,听起来就让人很有打劫的欲望。

第三百九十九章 债权

见陈易连钱都准备好了,何复汉知道,无论自己做什么选择,对方都是要铁了心插一脚了。

江宁是陈家的江宁,无论何复汉的骨子里如何强硬,但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力量局限——以陈家今日之强盛,绝对能做到让何复汉的政令不出市政府。

当然,这样做的副作用是极其明显的,不到利益相关的时刻,陈家是不会动用此等“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的。

陈易的黑色手提箱,则是明白无误的告诉何复汉,这就是利益相关的时刻了。

想到这里,何复汉颇有些憋屈的道:“既然你连钱都带来了,那好,江南造船厂的债务重组竞标,就加上陈氏集团吧。小李,你带陈易去财政局交钱吧。”

话出了口,他的心情也就平复了,纯当陈易是个普通人似的,道:“你把钱交给财政局的同志,小李会帮你办理竞标手续的。”

事已至此,他就准备真的举办一个竞标活动了。三菱公司请托的要求没有办法达成,先前收下来的瓷瓶子退回去也罢——何复汉心里想着,实际上并没有退回去的打算。那么大的公司,在江宁总是有事儿要做的,权作预付款也没什么不好的。

陈易纠正了一句:“是金生证卷,不是陈氏集团,这笔钱是我私人投资的。”

何复汉默然不语,内心翻腾着:金生证卷竟然都有钱购买造船厂了。

他刚刚看过江南造船厂的文件,估价126。5个亿,首批融资40亿的可转债用于支付即将到期的短期贷款,购买材料并支付工人工资,2年后债务到期,可换取30%的股份。

按他的想法,陈易定然是看重了30%的股份才出手的,就像是三菱集团一样。这个数字真是让他有些难以理解。

40亿元

“我知道了。”何复汉吐出这句话的同时,也仿佛吐出了一口浊气。

陈易微微一笑离开了。

李秘书赶紧跟上,绕前两步,给他引路。

到了财政局,又是好一阵折腾。

1000万美元一张的不记名美国国债,算是黄金时代之后最保值的现金了,每年还有一笔数额不菲的利息。其实人民币和不记名债券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它们都不记名,都可在市场上流通,长期持有的话,后者比前者的保值性更强。

不过,中国的不记名债券,也就是国库券已经多年不再发行,而美元债券,财务局内的大小官员你看我,我看你,大约都不敢确定真假。

“找银行的人来吧。”陈易善意的提醒。

财政局长恍然大悟,反正钱是要存在银行的,所以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