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 (第1/4页)

娜酥惺浊�恢福�词乖谡�隽纱�彩浅隼喟屋汀A晒���实鄱甲鸪缈鬃樱�瞥缛逖В�虼耍�纱�难�=逃�岩晕寰���淼娜逖У浼�魑�饕�邢澳谌荨�

辽代自辽太宗会同初年开始在汉人聚居区实行科举选士,其科举专为选取汉官汉士之用,只有汉人、渤海人可以应试,严禁契丹人参加科举考试。辽国契丹人中虽不乏文学之士,但他们却多不是进士出身。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十一月,辽国从后晋得到燕云十六州。为了安抚和统治新附地区,辽国急需选用汉官,始举行科举考试,以汉人平素所习儒业进行选拔。辽代举行科举考试的时间前后不同。初无定期,只是笼络和选拔汉族士人的权宜之法。辽圣宗统和六年(988年)萧太后摄政时,沿袭隋唐科举制,开始在全统治区域内开科取士,逐渐将科试制度化,此后大抵每年举行一次。考试科目以词赋为主,分乡试、府试、省试(礼部试),亦尝用殿试之制。辽兴宗重熙元年(1032年),借鉴宋朝科举制度,三年一试基本成为定制。在推行科举制的最初二十年中,每科不过选取数人;后来逐次增加,多至百余人。如辽圣宗太平五年(1025年)取进士七十二人。终辽之世,科举考试科目重词赋,轻经律。辽圣宗时以词赋为正科,法律为杂科,此后则分为诗赋和经义两科。辽道宗时对契丹人参加科举考试的限制已逐渐放宽,西辽帝国的开创者耶律大石即于辽天祚帝天庆五年(1115)考中进士。对汉人应举的限制,则承袭了中原历代之制,禁止医卜、屠贩、奴隶、商贾之家和背弃父母、犯罪逃亡者应试。辽代重词赋的科举制度极大地促进了诗歌教育的发展。

辽代皇室深受中原文化影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当年曾以能说汉语自诩,他的儿子东丹王耶律倍和太宗耶律德光兄弟二人,都能熟练地运用汉、契丹两种文字写作诗文;而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隆先和耶律琮则均是博学能诗的文学家。辽圣宗耶律隆绪、辽兴宗耶律宗真、辽道宗耶律洪基均文武双全,爱好诗歌并能作诗,都有诗歌传世。

东丹王耶律倍是辽太祖的长子,曾被立为太子,因弟耶律德光袭帝位而遭疑嫉,逃奔后唐。他精通汉文,能诗善画,多才多艺,是辽代第一位著名诗人,他的《海上诗》是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契丹人写的汉文诗,也是见于记载的辽代最早的五言诗。《辽史…义宗倍传》载:“义宗,名倍,小字图欲,太祖长子,母淳钦皇后萧氏。幼聪敏好学,外宽内挚。……倍既归国,命王继远撰《建南京碑》,起书楼于西宫,作《乐田园诗》。唐明宗闻之,遣人跨海持书密召倍。倍因畋海上。使再至,倍谓左右日:‘我以天下让主上,今反见疑;不如适他国,以成吴太伯之名。‘立木海上,刻诗曰:‘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倍)通阴阳,知音律,精医药、砭爇之术。工辽、汉文章,尝译《阴符经》。善画本国人物,如《射骑》、《猎雪骑》、《千鹿图》,皆入宋秘府。”

辽圣宗耶律隆绪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十岁时就能作诗。他即位后不仅时常作诗,而且自拟题目亲试进士,亲自品评进士赋诗水平并量才任用。他的诗词多达五百余首,可惜大多亡失,仅《传国玺》一诗流传至今。《辽史…圣宗纪》载:“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讳隆绪,小字文殊奴。景宗皇帝长子,母曰睿智皇后萧氏。帝幼喜书翰,十岁能诗。既长,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辽圣宗太平五年)十一月庚子……求进士,得七十二人,命赋诗,第其工拙,以张昱等一十四人为太子校书郎,韩栾等五十八人为崇文馆校书郎。”开泰年间,辽圣宗在辽中京(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得到传国玉玺时作了《传国玺》诗:“一时制美宝,千载助兴王。中原既失守,此宝归北方。子孙皆慎守,世业当永昌。”

辽兴宗耶律宗真有深厚的艺术修养,曾经多次亲自作诗赏赐大臣,并以赋诗选取进士。《辽史…兴宗纪》载:“兴宗神圣孝章皇帝,讳宗真,字夷不堇,小字只骨。圣宗长子,……幼而聪明,长而魁伟,龙颜日角,豁达大度。善骑射,好儒术,通音律。……(重熙五年夏四月)甲子,幸后弟萧无曲第,曲水泛觞赋诗。……(冬十月)壬子,御元和殿,以《日射三十六熊赋》、《幸燕诗》试进士于廷,赐冯立、赵徽四十九人进士第。……(重熙六年六月壬申朔)上酒酣赋诗,吴国王萧孝穆、北宰相萧撒八等皆属和,夜中乃罢。己卯,祀天地。癸未,赐南院大王耶律胡睹衮命,上亲为制诰词,并赐诗以宠之。……(秋七月)壬寅,以皇太弟重元生子,赐诗及宝玩器物,曲赦死罪以下。”重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