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頭腦風暴法 (第1/3页)

好书推荐: 第一溫柔

黃主管就說一定按照郭總的指示辦,郭總就說自己還有些事情要先走了,你們接著忙。然後郭總就走了。

東方紅今天又接觸到了一個新概念:頭腦風暴法。

在群體決策中,由於群體成員心理相互作用影響,易屈於權威或大多數人意見,形成所謂的「群體思維」。群體思維削弱了群體的批判精神和創造力,損害了決策的質量。為了保證群體決策的創造性,提高決策質量,管理上發展了一系列改善群體決策的方法,頭腦風暴法是較為典型的一個。

頭腦風暴法有可分為直接頭腦風暴法(通常簡稱為頭腦風暴法)和質疑頭腦風暴法(也稱反頭腦風暴法)。前者是在專家群體決策儘可能激發創造性,產生儘可能多的設想的方法,後者則是對前者提出的設想、方案逐一質疑,分析其現實可行性的方法。

採用頭腦風暴法組織群體決策時,要集中有關專家召開專題會議,主持者以明確的方式向所有參與者闡明問題,說明會議的規則,盡力創造在融洽輕鬆的會議氣氛。一般不發表意見,以免影響會議的自由氣氛。由專家們「自由」提出儘可能多的方案。

頭腦風暴法應遵守如下原則:

1庭外判決原則。對各種意見、方案的評判必須放到最後階段,此前不能對別人的意見提出批評和評價。認真對待任何一種設想,而不管其是否適當和可行。

2歡迎各抒己見,自由鳴放。創造一種自由的氣氛,激發參加者提出各種荒誕的想法。

3追求數量。意見越多,產生好意見的可能性越大。

4探索取長補短和改進辦法。除提出自己的意見外,鼓勵參加者對他人已經提出的設想進行補充、改進和綜合。

為便提供一個良好的創造性思維環境,應該確定專家會議的最佳人數和會議進行的時間。經驗證明,專家小組規模以10-15人為宜,會議時間一般以20-60分鐘效果最佳。

專家的人選應嚴格限制,便於參加者把注意力集中於所涉及的問題;具體應按照下述三個原則選取:

1如果參加者相互認識,要從同一職位(職稱或級別)的人員中選取。領導人員不應參加,否則可能對參加者造成某種壓力。

2如果參加者互不認識,可從不同職位(職稱或級別)的人員中選取。這時不應宣布參加人員職稱,不論成員的職稱或級別的高低,都應同等對待。

3參加者的專業應力求與所論及的決策問題相一致,這並不是專家組成員的必要條件。但是,專家中最好包括一些學識淵博,對所論及問題有較深理解的其它領域的專家。

頭腦風暴法的主持工作,最好由對決策問題的背景比較了解並熟悉頭腦風暴法的處理程序和處理方法的人擔任。

頭腦風暴法專家小組應由下列人員組成:

方法論學者——專家會議的主持者;

設想產生者——專業領域的專家;

分析者——專業領域的高級專家;

演繹者——具有較高邏輯思維能力的專家。

頭腦風暴法的所有參加者,都應具備較高的聯想思維能力。在進行「頭腦風暴」(即思維共振)時,應儘可能提供一個有助於把注意力高度集中於所討論問題的環境。有時某個人提出的設想,可能正是其他準備發言的人已經思維過的設想。其中一些最有價值的設想,往往是在已提出設想的基礎之上,經過「思維共振」的「頭腦風暴」,迅速發展起來的設想,以及對兩個或多個設想的綜合設想。因此,頭腦風暴法產生的結果,應當認為是專家成員集體創造的成果,是專家組這個宏觀智能結構互相感染的總體效應。

頭腦風暴主持者的發一台應能激起參加者的思維「靈感」,促使參加者感到急需回答會議提出的問題。通常在「頭腦風暴」開始時,主持者需要採取詢問的作法,因為主持者很少有可能在會議開始5-10分鐘內創造一個自由交換意見的氣氛,並激起參加者踴躍發言。主持者的主動活動也只局限於會議開始之時,一旦參加者被鼓勵起來以後,新的設想就會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來。這時,主持者只需根據「頭腦風暴」的原則進行適當引導即可。應當指出,發言量越大,意見越多種多樣,所論問題越廣越深,出現有價值設想的概率就越大。

會議提出的設想應由專人簡要記載下來或錄在磁帶上,以便由分析組對會議產生的設想進行系統化處理,供下一(質疑)階段使用。系統化處理程序如下:

1對所有提出的設想編制名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