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第1/2页)

《離騷》

楚國上下如今都為這首名為《離騷》的詩而驚嘆。

許多文人已經開始在構思自己接下來的作品。

在他們看來,《離騷》者,長詩也。他們一定也可以的。

這詩句跟他們如今的民歌也差不了多少,只要自己精心雕琢,說不定也能與《詩經》比肩了。

然而,還有很多不大懂詩的人並不是很看好這首詩,畢竟這詩中那麼多的花草和美人,講的也不過是些男女之事,雖然《詩經》中也有許多這類作品,但詩三百,題材各異,豈是他這一首詩能匹敵的?

這個叫三月的女子許是看上這屈原了吧!

【家人們,這詩真的太長了,但長是長,卻一點也不水。】

【這其中的每一句話都蘊含著詩人屈原強烈的思想感情,我們都知道詩的長度並不能決定其高度,所以《離騷》的成就並非因為它長。】

【我們還要從詩的作用說起,詩有很多的作用,《論語·陽貨》中提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所謂興觀群怨,具體而言就是指的詩的社會功能。】

【這裡的詩原指《詩經》,但我們現在也延伸到了所有的文學作品。】

說到《論語》與《詩經》,所有的人又聽得更認真了些。

尤其是那些家中有孩童卻又苦於沒有條件念書的人,他們中很多人準備了樹枝,讓孩子在地上的泥土之中記下幕中女子的話。

幸運的是,這女子不僅解釋,那些關鍵的詞句還會在巨幕中標註出來,雖然與他們的文字似乎有些不同,但應該也能記下點東西,總比永遠沒有念書的機會好。

【《說文解字》記載,「興,起也。」詩可以興的意思,就是說詩可以激發人們的情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此句激起了多少人的奮鬥精神啊!】

聖人之言自然是正確的,他們讀《詩經》時也曾為《詩經》中那些精神所感染。

許多人回味了一下方才聽女子讀《楚辭》時的感受,此詩確實不錯,但何以與《詩經》匹敵?

【觀,宋代思想家朱熹認為是「考見得失」的意思,就是說詩可以讓人看到整個世道的盛衰。】

【其實三月認為用我們現代的想法來翻譯也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就是文學作品能讓我們觀察社會情況,這個社會好還是壞。顯然,屈原在作《離騷》時,整個社會氛圍並不怎麼樣。「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一句,就很清楚地展現了當時的情況。這個世界啊,混亂污濁,那些人啊,總是喜歡嫉妒他人,掩蓋他人的長處。】

熊槐想了想幾個奸佞小人,平常總在自己耳朵邊上念叨。

可恨!

實在可恨!

他即刻下令道:「日後隨意編造他人之過者,處以截舌之刑!」

各諸侯國君主也都有了這個認識,起初沒人把這點小事放在心上,如此一看,竟是極大的隱患。

遂各國紛紛採取措施,防止小人生誣陷之言。

【而群,與個相對應。 其實文學史上對此的解釋大同小異,但又有一些細節上的分歧。咱們這裡取孔安國「群居相切磋」之意,大概就是將人團結起來,交流感情的意思。??】

【假如現在處於兩千多年前的楚國人民看到了咱們這個視頻,恰逢楚國正處於日益頹敗之際,我相信聽到屈原的如此詩篇,他們定比我們更能體會屈原在詩中所表達的感情。那他們是不是會團結起來,使楚國日益強盛呢?答案是一定的。】

兩!千!多!年!前!

原來此巨幕竟是兩千多年後的東西,那女子也是兩千多年後的人。

剎那間,天下譁然。

楚宮內,眾人呆呆地看著巨幕。

「兩千多年,此女竟是兩千多年後的人!這怎麼可能呢?」子蘭驚得眼珠子差點瞪出來,說話也開始語無倫次,完全忘了自己現如今在眾人面前已然是千古罪人了。

「豎子休言!」熊槐連個眼神都懶得給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反問眾臣,「何為楚國強盛之要?」

沒等眾人回答,他大聲喊道:「是群也!」

眾人齊齊應和,「大王英明。」

「臣民齊心,國難覆也。」熊槐像是瘋了似的哈哈大笑起來,「屈卿,楚有救矣,卿之功也。」

屈原心裡也為女子之言而激動不已,他對楚國一直很有信心,但前面此女的話著實對他打擊不小,可現如今這信心回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