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第1/2页)

其下出列一人,乃秦軍將領司馬錯是也。

「大王,臣以為如今楚國式微,但不宜直接強攻,吾等不若先攻蜀國,蜀鄰楚,破之則以蜀破楚也,亦可藉此以觀楚國之意也好再做打算。」

嬴駟深以為然,道:「此舉可行,文又如何?」

若是能文武皆全,那秦必大興,可如今他們不說引才納士,秦國原有的讀書人都不知跑了多少,委實讓人惱火。

以往不覺得,聽了那女子言論後,他也越發覺出文人的重要性來。

就在眾人面面相覷之時,年僅八歲的嬴稷突然出列,拱手揖禮道:「父王,孩兒有一計。」

嬴駟挑眉,笑曰善,催他速講。

「如今楚國屈原名揚天下,引無數英才前往,此事已成定局,然吾秦有一統天下之預言,如今向秦而來的武將也必定不少,秦當善待之。而楚之屈原只一人,定無法給予所有文人關注,屆時,秦若誘之,必然前往。」

八歲的孩子,聲音尚存稚氣,可他所言之道卻是提醒了眾人,此法倒也可行。

然而他的話卻還沒說完。

只聽他繼續道:「如今天下皆知,吾與兄長皆是未來國君,若父王為吾二人招納良師,天下有志文人不動心者少矣。」

「善!」得此良計,嬴駟大喜,當即讓司馬錯安排攻蜀事宜,又派人尋公子師,另促學宮之事,方才安心。

然,此有計策,其餘諸國自然也有對策。

第13章

除各國朝堂外,對巨幕的出現最為在意的莫過於墨家學子們,他們早將幕中女子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記錄了下來,甚至將巨幕中所呈現的畫面也一一刻畫於竹簡之上。

眾學子對其一句一句細細品讀,為了一句話大吵幾個時辰也是常事。

墨翟學生高石子有學生名齊柯者1並另一位墨家弟子,得了高石子的支持開始收拾行李準備西行,以驗證女子所說的的環球航行。

他們沒有一個人能說清女子所言是真是假,可現如今明知道驗證此事的方法,他們不可能不去嘗試。

「兼相愛,交相利。」一向是他們所遵循的準則,現如今巨幕一出,他們若是能探索其中奧秘,屆時眾人受利,或可結束戰爭以使社會安定矣。

故而即便前路艱辛,也必須要有人去做。

齊柯二者年輕,由他們去是最合適的。

得知此事,同門皆予錢財器物以助其行。

高石子囑咐若五年後仍無果則回而另尋他法,二人應下方才出發。

兩人的離去於這亂世之中暫時沒有引起任何的風波。

墨家眾人們也依舊每日探究,以求早日解開巨幕之謎。

而各諸侯國所考慮的東西就更多了。

齊國。

田辟強也接連召集眾臣並客卿一道商議此事。

「如今巨幕出,眾人皆知楚有屈原大才,不過短短几日,稷下學宮已走了不少人才,爾等有何看法?」

齊國大將匡章上前一步,怒道:「何止稷下學宮,軍中不少將士亦私自出走,往秦國而去矣」

田辟強不是沒料到,但真正聽聞此事還是不覺惱怒。

他下意識抬眼尋田相,方才想起田相受命往楚國去了,於是他又把求助的目光放到孟軻身上,「孟卿可有何看法?」

孟軻乃齊國客卿,齊國歷來尊儒,田辟強對他也向來以禮相待。

「巨幕一出,天下皆想知其由來,臣以為,楚國定會借文才聚集楚國之時理清此事,而秦國定會借武才聚集秦國之時迅速出兵,此二者於齊國而言皆不幸也。」

聞言,在場眾人都沉默了,此真乃隱患也。

「孟卿可有應對之策?」

孟軻微微頷首道:「大王只能二者擇其一,與秦合盟保齊暫不為秦所攻,與楚合盟以求巨幕之力保齊也。」

田辟強明白他此言非虛,問:「依孟卿之意,寡人當與楚合盟?」

畢竟孟軻一向主張仁政,反對戰爭,若與秦聯合,秦必攻他國以圖一統天下,眾臣亦是此想法。

這也與田辟強先時的打算相符。

然而卻聽孟軻道:「非也。只怕此事不由大王。」

眾人皆惑。

「今之天下,除秦也,有齊、楚、燕、趙、韓、魏六國並其餘諸小國,小國則已,六國者,若有其一者 擇秦國而從之,其餘諸國皆危矣。故臣以為六國齊心可解此困局,否則惟從秦國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